“天地一体化”将水保监管水平推上新高度


镇沅县五一水库水保监测站
隆阳区红岩水库水保监测站
我省全面提速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抓牢抓实监测站网建设和动态监测两个重点,全面启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将水土保持监管从以往的靠群众举报和监管人员的两条腿,变为坐在办公室动动鼠标就能对生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扰动情况了然于胸,为全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出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证据。
点多面广
监管如何破难题
山大谷深,地理地貌特殊,使我省面临严峻的水土流失防治形势,与此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公路、铁路、矿山、电力、城镇建设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加快发展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呼唤云南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必须积极作为。
把防治水土流失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围绕到202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落实,“大水保”体制机制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建立,水土流失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的“十三五”目标,我省坚持不懈连续实施以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同时,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作为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全力加快全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实现用科学的数据,客观的证据,提高水土保持的监管效率。
切实改变“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两个“说不清”的状况,我省水土保持监测主动适应水土流失防治新要求,将监测站网建设和动态监测作为提升能力的重点,2015年至2017年,先后投入2460万元,新建17个和改造提升14个监测站点,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达到52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16个州市、覆盖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覆盖水土流失防治两区、覆盖省内六大江河流域、覆盖九大高原湖泊的水土流失和防治效果等要素齐全的监测网络系统,一串串客观科学的监测数字为云南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出科学依据;全省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等已从过去的“两眼一抹黑”变为如今的胸中有数。
面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的现实,水土保持监管如何做到有力、有效?我省从省到县三级水利部门倍感压力,一是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空间分布零散,取土场、弃渣场等重点监管对象更是量大面广;二是项目类型多,建设周期不一致,对环境的扰动方式复杂,现场状况变化快;三是项目现场复杂,而水保部门对生产建设项目的信息了解大多是依靠看报告、打电话等传统手段,缺乏准确、高效、多角度、定量的查取证手段,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发现问题的描述和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不能量化,证据往往缺乏法律效力。
水土保持监管的种种尴尬,让水保部门意识到,只有依靠现代化、信息化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才能让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时效性更强,监管更精准,成效更显著。瞄准未来生态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监管模式——“项目全覆盖、过程全天候、信息全流通、管理全方位”的目标,我省水土保持监管踏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试点先行
“天地一体化”让监管“利剑”亮起来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就是应用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技术、野外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等高新技术与装备,通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汇集、处理、传送、自动识别与判断功能,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地表情况、弃渣场数量与位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监管,并建立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机制,为水土保持检查、监督执法等提供出及时、全覆盖、精准的相关数据和影像,让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无处循形。
“天地一体化”监管建设没有现成的路径和经验。2016年,我省优选牟定县作为示范县,在全省率先探路“天地一体化”监管建设。项目建设一启动,我省立即组建了省、州、县三级“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为项目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在项目建设上,突出顶层设计,理清建设思路。首先,结合云南实际,立足全局制定监管示范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并对项目管理、技术、进度及质量控制等重点环节制定了组织管理、培训、进度质量控制等各类方案。项目建设有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其次,突出“天地”技术结合,确保精准化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中,空、天、地监测技术的各自优势,形成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强大监测合力。用空天技术开展全覆盖监测,采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无人机技术,辅以地面解译标志进行解译分析,在办公室就能及时对牟定全县范围生产建设项目监测的全覆盖。应用地面监测技术开展精准监管,采取实地对解译图斑进行复核,用移动采集终端对实地数据进行精准采集。牟定县在试点中先后用无人机对36个筛选出的露天矿山、大型弃渣场等重点项目、重点部位开展重点详查,对重要指标定量化,对重点部位三维可视化,实现了精准监管,为监督执法提供出可靠数据和有效证据。
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水土保持监管的上下协同、相互协调、协同监管是“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的要义。在试点中,我省把共同构建用于协同监管的数据库作为“天地一体化”建设的重点,组织将2009年以来的生产建设项目监测成果数据录入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成果数据在部、省、州、县四级监管部门间的交换共享,为协同监管夯实基础。
生产建设项目对环境扰动的合规性是监管的重要目标靶向。为此,我省在试点示范项目中,以突出靶向确定,提高监管效率为出发点,应用“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下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合规性判别及预警技术准确发现未批先建、扰动图斑超出防治责任范围等违法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帮助监管部门筛选、锁定需要重点监管的目标,有目的地开展监督执法,推动监管工作从以往的“问题导向”模式向“目标靶向”转变,切实提高行政监管效率。牟定县通过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项目的实施,在全县范围内及时发现不合规项目152个,其中未批先建104个。县里根据“天地一体化”提供的科学数据和客观的影像资料,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及时、精准、有力的查处,保护了一方水土。
“天地一体化”监管在牟定县的示范,经水利部组织专家审核评分位列全国第二名。2017年,我省又在玉溪全市启动了“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项目。日前,玉溪市水利局水保站站长李太兴在向我们介绍澄江县尖山河水土保持综合观测站的建设运行情况后兴奋地说:“这也是‘天地一体化’的组成部分。目前,玉溪市‘天地一体化’监管的四项主要工作,已完成了前期准备、遥感调查、审核入库三项目工作,第四阶段的成果应用也在推进。”
从县区到州市再到全省,今年,我省在县、市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启动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全省水保部门只争朝夕,制定“天地一体化”建设的“路线图”和建设目标,出台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实施计划(2017—2020年)》,细化了目标任务,明确了时间节点,操作性强的的实施办法和措施也在逐一落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从各级水土保持补偿费中优先列支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建设经费,并积极推动各级财政将水土保持监测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省还在全省探索省、州市、县区三级监管模式,探路多级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天地一体化”监管再上新台阶。
目前,全省各地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项目建设正紧锣密鼓有序推进。云南省水保监测总站站长李叔东展望道,随着今年年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项目的完成,我省将全面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监督性监测的全覆盖,云南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云南日报)

市领导调研省道540线雅韶至白沙段扩建工程
2018年度居民医保补缴本月底截止
居民为整治车库住人点赞 沧浪新城两天拆违40余处
“月”会苏州 苏州中秋景区活动大搜罗
四川10辆越野车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管理局:涉嫌违法
“天地一体化”将水保监管水平推上新高度
探访美墨边境隔离墙
唐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自助打证机竞争性谈判公告
市交通运输局大力开展四个专项整治
东港区:为水库“强身健体”
临沂莒南县治理三轮车 行动一周道路大变样
从“新”出发逐梦行——一论学习贯彻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精神
成武:执纪为民 竭力维护群众权益
区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李霄鹏表态进攻 塔神缺席训练
长岭镇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
浚县善堂镇三措施安排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首日事业单位现场签约3444人 河南招才引智大会人才绿色通道开创先河
“体检恐惧症”这种心病到底怎么破
“摆渡爱心食堂”来了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