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润芳
“花鼓”,也叫“花鼓戏”。和许多民间地摊戏一样,都是原始形态的地方小戏,大多由一男一女捉对演唱,因而也叫“对对戏”。也有是两个男的,但其中一人须反串女角。演唱时,女的手拿一面小锣(有时也拿彩扇、手绢),男的腰捆一个小鼓,载歌载舞。也有在演唱高潮时,场中置一四方八仙桌,两人跳上方桌,交缠扭摆,吟唱歌舞,称为“小场子”。
旧时,花鼓艺人走南闯北、穿城过寨,卖唱谋生。
就表演行当而言,男角叫“花子”,女角叫“芯子”。相当于后来戏曲中的“生”和“旦”。“芯子”主唱,“花子”围着“芯子”对唱、介、白、插科打诨。也有除了“花子(生)、芯子(旦)”外,再加一“丑”,称为“三小戏”;还有加一“旦”的,称“双旦戏”。
为了生存,花鼓艺人们逢年过节也和玩灯耍船的联袂合作,间或也与唱孝歌的搭班,渐渐加进了钹、钗、锣等打击乐,锣鼓点子也更趋丰富。因而,后来也就有了“龙船花鼓调”之称谓。
镇巴县“碾子花鼓”的唱腔曲调,以“龙船调”“端公调”、湖北陨西的“八岔”“打锣腔”及四川凉山的“大筒腔”融糅以当地民歌方言。所以,“碾子花鼓”既饱含当地民歌方言的山水之音,又浸润有汉水流域的声腔余韵。与县境内其他地方的花鼓小戏比较而别具一格。碾子花鼓和民歌一样,是镇巴和汉水流域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捧起这朵浪花,我们就知道了民族文化的浩瀚和宽广。
第十一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漳举行
坐轮椅的老人遭大雨淋湿,小伙让伞后冒雨离开
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万亿元 增长17.2%
乐安:腊肉飘香年味浓
我市举办全国特种设备安全负责人考试
镇巴“花鼓”
聚焦“垃圾革命” 临海提升改造7处垃圾投放点
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慰问活动
涟源市全力化解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难题
湘东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确保农民增收
2018春运大幕即将拉开
家务也有评判标准!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决赛来了
“护巢人”招募进行时 世纪广场站点被6个志愿团体“争抢”
镇巴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我镇成立5支城市管理片区执法大队
修志为何是件“得志”的事情
大爱无疆 市城管局援疆干部刘师衡救助困难环卫工
温州教育大数据公布
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布 舟山5个开发区入列
西苑社区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烈士精神”主题扫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