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德阳首次被明确为环成都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并被赋予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成德同城化等10大战略任务。省委有要求,德阳也必须有行动。
●在《中共德阳市委关于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德阳要深入实施“七大行动”,全力打造“四张名片”,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与会同志围绕《决定》,结合各自工作进行了讨论。
四张名片
《决定》提出,德阳要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定位,着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
装备智造之都
坚持制造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引领“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
改革开放高地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聚合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建成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改革开放高地。
古蜀文化名城
坚持文明传承、道德滋养,弘扬文化精髓,塑造城市精神,建成更具时代魅力的古蜀文化名城。
美丽幸福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成平安和谐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家园。
七大行动
1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行动,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市,围绕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型产业培育并重,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着力培育“万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
市经信委主任黄琦:市经信系统将抓好5项重点工作,实施主导产业提质振兴计划,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倍增计划,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实施产业园区提升计划,调整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发展动力变革;健全工业经济考核体系,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2实施协调发展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协调发展行动,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推进成德同城化率先突破,坚持成德同城、交通先行,推动成德交通互联互通、加密成网;推进德绵一体化进程,做优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市县协调发展,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市政协副主席吴玉华:在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部署上,德阳必须在协同上下功夫,在交通、规划、产业对接、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共治等5个方面与成都做到全面协同发展,着力引进一批成都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廖立新:首先要明确我们交通的定位和目标,积极参与共建成德绵综合交通体系,为德阳环成都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做好交通支撑;二是打通开放大通道,包括东西通道、南北通道和主城区到各县(市、区)的内部循环,实现协调发展;另外,交通领域将结合“七大行动”,建设产业交通、文化交通、旅游交通,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3实施开放拓展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开放拓展行动,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通开放大通道,畅通“公铁空水”大通道,构建合作大平台,开展“德阳—成都自贸区协同发展”试点,精准开展大招商,优化营商大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发展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
市商务局局长冯军:商务部门将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实施新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动态推进3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30个品牌的提升和30个企业的做大做强。在对外开放经济方面,首先要推进德阳与成都自贸区协同发展,率先推广复制自贸区的经验。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共建、共享。在这一轮新的开发当中,争取德阳在口岸、物流、保税等方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开放经济的发展。
市工商局局长施强:结合工商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将加强与成都合作,加快自贸区协同发展建设,促进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大力宣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57条政策,激活市场活力,支持商标国际注册,推进装备制造业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
4实施乡村振兴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强农村经济推动产业振兴,做优农村环境推动生态振兴,倡导乡风文明推动文化振兴,强化智力支撑推动人才振兴,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组织振兴。
市农工委主任杨方清: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决定》明确提出实施“2+5”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6+n”园区布局,形成全域农业园区大环线,实现“村村入园、户户入社”的策略。在今后乡村振兴中,应规划先行,结合各地实际产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产业发展定位,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庄园,打造一批精品农业风景线。
中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霞: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中江将着力打造50万亩中药材、60万亩粮经复合、5万亩桑蚕基地,加快西南地区绿色农业博览城建设。
5实施文化提升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文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德阳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三星堆世界级品牌,实施三星堆古蜀文明传承创新工程,举办世界级古蜀文明高端研讨会,建设古蜀历史文化产业带,实施“文化+”战略,发展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业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全域文旅融合发展。
市文广新局局长蔡绣鸿:《决定》提出“古蜀文化名城”建设更贴近德阳的市情,符合德阳厚重的古蜀文化特色。文化部门将努力把三星堆文化这张名片打造成世界名片,同时我们也要围绕三国文化、儒家文化、德孝文化,进一步提升文化名片的内涵,提高德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将加快推进市博物馆、图书馆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带,着力解决文化产业规模太小、品牌不响、效益不优的问题。
6实施生态优先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生态优先行动,进一步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融共赢,完善生态环保机制,全面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打造特色生态康养基地。
市环保局局长李玉波:去年以来,通过推进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及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的整改落实,全市一批环境问题得到治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接下来,全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影响德阳环境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整改,推进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倡导绿色生活,让德阳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德阳。
7实施民生提质行动
《决定》提出,实施民生提质行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高标准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高起点推进公共事业发展,高水平构建社会治理体系。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移民局局长毛文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基础,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如果全市17万余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我市的高质量发展就有缺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完整。根据市委两个决定的要求,要重新对全市脱贫攻坚的形势进行分析和认识,特别是要集全市之力打好打赢中江县的脱贫攻坚战。在坚决完成帮助中江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要高质量推进其他县(市、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狠抓落实,要以提高脱贫质量为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下足“绣花”工夫,打赢全市的脱贫攻坚战,争取取得好的脱贫攻坚成效。
市水务局局长许安林:围绕脱贫攻坚将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重点是丘区,集中精力想尽办法推动解决农村饮水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还将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在上游控制性水源建设上有所建树,缓解德阳缺水的形势,为德阳高质量发展打下水利基础。(记者 王珊珊 陈兰)
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慧带领救助站工作人员开展“寒冬送温暖”救助活动
献礼20周年:第40届名家具迎来大家居革命新浪潮
辅警捡到钱包 原地等待失主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百花齐放留春驻
驾驶员注意了!农安县新增6处固定测速和抓拍地点
实施“七大行动”打造“四张名片”全面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
警方成功摧毁一盗窃电缆团伙
乡村振兴的“花田样板”
“教科书式老赖”一审获刑8个月
龚翔宇单场18分成亮点 郎平:希望她每场比赛都有进步
宁德市无线电管理局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备案工作
他们把责任“穿”在身上(图)
延安市佛教协会召开一届五次理事会
“双西公路”全线贯通 连云港至欧洲全程高速,只需10天可达
市公路局:推行党员积分制 实现党员有效监管
市残联邀请农业专家赴联系村开展技术培训
泗洪县全面部署乡贤义务护水活动发出乡贤护水动员令
武功县多措并举,全面打赢“三夏”攻坚战
山一程水一程,绿色发展风雨兼程
天热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