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江厦潮汐电站
1978年秋天,工人正在装配调校导水机构
厂房内正在生产的直径2.5米的水轮机转轮
记者 阮锋
1978年秋,金华凤凰山,水轮机厂。
工人们围着直径6米多、重30吨的导水机构装配、调校。自1973年承担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首台试验机组的研制任务以来,他们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密切合作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向着成功迈进。
“试制我国首台潮汐双向发电机组,是金轮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40年后,金轮人这样评价。
潮涌凤凰山 厂小志气大
上世纪70年代,浙江沿海的乐清湾民营工业起步较早,但常规能源缺乏,电力供应紧张。当地把眼光瞄向乐清湾丰富的潮汐能,向有关部门提出在乐清湾建立潮汐电站的建议。
之前的1967年,法国建成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24万kw。为了今后大规模开发潮汐能,水利电力部详细勘测选址后,提出利用温岭 “七一围垦工程”大坝建立一个规模适中的试验电站进行潮汐发电研究。1972年3月,国家计委正式立项我国第一座潮汐发电试验电站——江厦电站。
与普通的水力发电机组不同,潮汐机组要求可以作正、反两个方向的运行,水流从水库流向海洋时正向发电,从海洋流向水库时反向发电。没有现成技术资料可供参考,找谁来试验制造?上级部门选中国内小型水轮机企业的领头羊——金华水轮机厂。
当时位于凤凰山的金华水轮机厂,不少工人是铁匠等手工艺人出身,机械专业的梁志直、吴美礼等人可是厂里的宝贝。该厂改进的“金华一号”转轮及试验台,受到水利电力部表彰,在高校流体力学机械专业的教科书上有专页介绍;厂里做的冲击式、轴流式水轮机,是小水电站排着队在等的紧俏物资。今年89岁的梁志直自豪地说:“毛主席参观过的金华双龙电站水轮机组,就是我设计制造的。”
但是,要生产的潮汐机组可是个大家伙:转轮直径2.5米,总机重量90多吨,最大零件直径6米多……而在水轮机厂,金加工最大设备只有一台自制2.4米的立车,起重行车只能吊5吨,卷板机只能卷19cm×2000cm的钢板。
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金华水轮机厂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必须引进的生产设备就购买;可以自力更生的如直径6米端面车床、30吨行车、移动式端面铣床等自行设计制造。
生产中,不少技术难题都是工程师和工人开动脑筋用“土办法”解决的。导水室内环球面、转轮轮壳球面、转轮室双球面、导叶内外球面、桨叶内球面,尺寸都比以前大了好几倍,工程师采用靠模加工,以保证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退休工人黄师傅介绍,当时厂里没有镗床,给转轮主轴钻孔,要求三孔跟轴心距离一模一样,难度很大,只能用两台车床固定一丝一丝加工。直径2.5米、重7吨的发电机定子要进行真空浸漆和烘干处理,厂里既没有这样大的真空罐,也没有这样大的烘房,就用20只1000瓦的电炉均匀分布在端部进行烘干。提供图纸的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派了一名女工程师,天天跟着工人下车间提供技术指导。
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富春江水工机械厂、华东勘测设计院、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和上海涂料研究所等兄弟单位的密切合作下,7年时间里金华水轮机厂克服重重困难。1980年5月4日,1号双向灯泡贯流式试验机组投入电站使用。当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我第一座双向潮汐电站发电》为题作了报道。
汲取新经验 推出改进型
江厦电站一号机组投入运行7个月,发电62.5万千瓦时后,发现油中存有大量的铁末,同时增速箱噪音增大。电站决定停机检查,并于1981年3月将增速器拆下运回金华解剖分析。检查发现,增速器内的太阳轮、行星齿轮等严重磨损,不能继续使用,需要重新加工齿轮。同时决定对整个机组进行一次大检。
梁志直的爱人胡爱月回忆起那次检修仍历历在目:“老梁在机器里爬上爬下,每天回来衣裳都是一股汽油味。”
这次修理主要解决行星增速器损坏、转轮汽蚀问题。他们委托杭州汽轮机厂,对齿轮的材料、加工精度、工艺、齿型等作了改进,并提升了油质及润滑方式,运转时噪声大为降低。对易被汽蚀的转轮桨叶片,将汽蚀区打磨平整,用不锈钢堆焊,修磨叶型曲面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对密封结构、材料予以改进。
1983年,1号机组恢复正常运行两年后,金华水轮机厂投产2号机组。吸取1号机组的经验,2号机组有了不少提高,单机容量从500kw增加到600kw,采用改进型增速器,密封设施的设计、装配工艺大幅提升,彻底解决漏水、漏气问题。主要部件均采用不锈钢,满足了用户使用海水密封的要求。采用由上海船舶研究所设计的钛一钉电极防腐新方式,提高了防腐效果。转轮叶片加工中提高了过流面的打磨光洁度,提高了抗汽蚀性能。退休工人钱金矿、刘冰冰夫妇说:“那些叶片有一人多高,一张就有500多公斤重,不锈钢特别硬,冬天爬上去打磨的时候,手套都会被角磨机的风吹到冻在上面。”
为了争取时间,减少层次,金华水轮机厂还承担了2号机组的安装调试任务。1985年12月,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以及富春江水工厂和江厦电站的帮助下,他们胜利完成这一 “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期运行证明,两台机组适应潮汐发电站各种工况,防腐防污措施完善可靠,各项性能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潮汐试验电站在国外也属新兴技术,江厦电站规模至今仍保持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年发电量稳定在600多万千瓦时,除了获得大量电量,养殖的对虾、鲈鱼、黄鱼、贝类,常年获得丰收。实践证明它具有不用移民、无一次能源消耗、无洪水威胁、不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等优越性。
“试制潮汐机12年,我们学到了技术、知识,培养了人才。从生产、安装、使用方面,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时任水轮机厂销售副总经理徐从孝说。
打开新市场 出口五十国
试制潮汐机为“金轮”打开了中小型水轮机的新世界。现在的金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之无愧的中小型水轮机企业领头羊:拥有160吨起重行车、百米宽的厂房、各种数控机床,有混流、贯流、轴流、冲击等多种产品线,生产能力和加工精度、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
走在成品仓库,“这2台是出口到越南的,这台是出口到尼日利亚的,这4台是姚家枢纽的。”徐从孝去过越南多次,签订合同、考察坝址。他说,“金轮”在国外名气也很大,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小水电示范基地,产品已经出口到56个国家。
改革开放后,国内小水电的开发沿着东部—中部—西部的路线图进行。与此同时,同行竞争也日趋激烈。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 水轮机厂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销售科,奔向全国找市场。大家的观念渐渐从计划经济等任务转变到以客户为导向,并逐步走出国门。
1996年,“金轮”改成股份制,职工人人持股,分配机制向一线倾斜,在体制机制方面,管理更加科学,对工程师也根据难易程度、贡献大小进行考核,解决了生产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的问题。
浙大机械专业毕业的吴美礼是研发第2号潮汐机组时的老厂长,他最喜欢的就是引进新技术,搞研发,甚至主动从厂长岗位上退下来,当总工程师。那时,吴美礼喜欢跑科研院所。“出去跑了,机会才会出来。”说起“金轮”引进的新技术,他如数家珍:混流式是从哈尔滨机电所引进的,轴流式是从天传所引进的……
“金轮”还“跨界”开发过一种产品,用于制作轮胎骨架材料的帘子布浸胶机,是吴美礼从北京纺机研究所引进的,现在要卖近千万元一台。 “一定要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作为厂里的管理人员,要生产一个,研发一个,眼里还要看着一个。”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就是这位改革者对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体悟。
走亲访友被狗咬伤频发 孩子头面部被咬伤居多
龙华区政协委员针对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上思县:10万人高举“六个一” 掀起新一轮禁毒战
这个中秋节,新区真热闹!
公路客运长途班线票价将于8月1日起实行市场调节价
潮涌凤凰山 打开新世界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代代接力守护绿色家园
夹江县司法局 “扫黑除恶”法治宣传进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
遵化市国土资源局
阳江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工作情况调研
小货车失控“飞”入花坛
冰城企业助“北斗”登天组网 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打造“骨架”
株洲市园区发展促进协会筹备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图)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掀起红色祭扫活动高潮
关于核准福建阿尔卡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公告
拉玛·兴高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解放战争时期老兵王成泽的坦荡乐观人生
成都文学签约作家龚静染到研采风
市客管处参加“3.15”现场宣传咨询活动
“滨州市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綦跃勤:以仁爱之心行善之举 让贫困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