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冲破思想桎梏,唤醒沉睡的大地……正是从那一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开启了伟大的实践征程。历史是不断延续的进程。在中国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兰州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近日,市政协邀请于广义、施进兵、廉淑琴、石春生、范文等离退休老干部召开“我看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旅游成为老干部们谈论的焦点,过去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却变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的“家常菜”。
旅游从概念到支柱产业
中国幅员辽阔,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是旅游资源大国,兰州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但就现代旅游业的起点而言,中国比西方国家晚了近百年。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旅游业作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延伸和补充,承担的是民间外事接待的功能,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据统计,1949年至1977年,全国入境游客接待量合计不到70万人次。同期,世界旅游业经历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在30年间增长了近33倍。
那时候,对兰州人来说,没有旅游这个概念,更不知道出去旅游的意义。直到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的旅游意识才被激活,国内游逐渐兴起并日益红火,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兰州的白塔山、五泉山也在周边地区很有名气。
“那时候兰州好一些的景点还收门票,亲戚朋友来兰州时都要带到五泉山照个相,就感觉很风光。当时我最羡慕的就是北京天安门,只是从图片里看过,不知道真正是什么场景。”原市政协副主席施进兵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旅游市场格局单一而薄弱,这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改革开放初期,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国内旅游采取了“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居民闲暇时间增多,特别是2000年开始的黄金周,使国内旅游在假日期间出现“井喷”现象,显示了独特而强劲的内生性消费需求,与入境旅游共同成为驱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个车轮。
近年来,全省提出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不断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绿色发展崛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综合性幸福产业的奋斗目标。我市旅游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7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517.2万人次,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555.67亿元,增长24%。
施进兵说,现在旅游很方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想走哪里就走哪里,前几天他开车跑了八千多公里,走了好几个省。现在的旅游就是这样方便,想走就走,说旅行就旅行,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国家取得的大发展。
出境旅游从梦想变成现实
说起旅游业的发展,老干部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到了旅游景区的档次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等。他们说,以前中国人要到国外旅游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国内的景点都没去过,哪里还谈得上去国外。
中国人最早的出境游起源于1983年,香港、澳门对内地居民开放旅游后,广东地区的“港澳探亲游”成为出境游的开始。听老干部们说,以前听到有人去了香港、澳门,或者去了其他国家,顿时会羡慕的不得了,这人的本事太大了,竟然都出国了!是坐飞机吗?“当时你想出去,也没有旅行社带你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兰州就没有几家像样的旅行社,都是在探索。”原市政协副主席范文说。
改革开放之初,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极为短缺和简陋。当时,能接待外国旅游者的仅有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两家,除了1949年以前遗留下来的一些老饭店,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起来的招待所外,全国没有一家现代意义上的旅游饭店,旅游管理和服务意识基本是空白,民航和铁路交通更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瓶颈。在这样的物质匮乏、供给短缺的基础上,中国旅游业白手起家,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开放度也不断加大。中国旅游业之所以实现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体系培育为中心,不断扩大供给,提高质量,满足不断增长和日趋多元的旅游需求。
到20世纪末,“行、游、住、食、购、娱”等产业要素体系已经完备。进入新世纪,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完善了旅游产业链,扩大了产业面,进而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体系和分工合作体系,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市场机制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旅游业国际化竞争加剧,旅游企业的经营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化逐步转变。现在每年的春节、“十一”黄金周,在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都可以看到大量出游的中国人。
几位老同志说,前一阵子家里的人去了国外,看到他们发回来的照片,一个个精神饱满非常开心,再联想到过去对出国旅游比登天还难的感觉,觉得如今这个时代太好了!他们年青的时候想看看国外却没有条件,现在要抓紧大好时光,争取多到各地看一看,把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来,为兰州市文化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献计出力。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谯喜龙通讯员汪国华
白云区: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支持力度
2018年的第二场大雪正在路上 社区走访老人 市民提前囤菜
“百日拆违行动”启动一个月 全市拆除“两违”千余宗
八一街消防安全知识进社区
顺德最高规格广场舞展演打响15支队伍同台PK
旅游业发展见证兰州人生活方式变化
2018年池州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18025岗位考生专业考评成绩及合成后最终成绩公告
未经许可安装锅炉 辰溪食药工质局依法查处
我市发布12315维权数据统计报告交通工具位居商品类投诉榜首
中国民协调研组莅汴调研文化建设工作
漳浦:村民力挺“红+绿” 外出学习创建经验
西安市宗教局积极引导全市宗教界助力脱贫攻坚
刘国中在长春市调研时指出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 千方百计保障供热安全稳定
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助力我市高山蔬菜产业发展
建设大道二期拆迁建设暨 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
“人民子弟兵,你们辛苦了!”市四家班子领导慰问驻桂林部队和武警基层官兵
武陵源区2018年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产业扶贫项目计划表
永州经开区签约中国科技开发院 共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襄城县加强生态保护全力改善农村环境
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八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