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做好绿道产业链 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陈晓光等人走在温江区万春镇幸福田园社区湿地公园的绿道上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成都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天府锦城,是成都历史格局和风貌保留较好的文化本底,是成都人乡愁记忆之所和天府文化精神家园。“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成都,优先绿色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感叹:绿道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这几天的行程,我知道温江正在建设公园城市,把公园融入城市,希望不仅在田野上,也在城市里。这种尝试把大自然带到城市生活当中的理念,从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昨日,即将告别温江的著名词作家陈晓光(笔名:晓光)说,“我发现温江在大公园中建起一座新城,传承了历史,使我在近40年后仍能够找到当年我创作时的场景。”
此次温江之行,晓光感触颇多。遥想创作时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晓光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农村的巨变,一气呵成才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歌词的核心,一经传唱,便感动了万千听众的心。如今,晓光参观了温江绿道建设,对其助推乡村振兴同样充满了希望。
温江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小军介绍,坚持绿道建设与沿线产业同步推进,温江在绿道旁有机嵌入都市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三大业态,规划布局寿安康养、和盛农旅、万春文旅等6个百亿级产业组团。全力做好绿道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历史名人对温江的偏爱
从古至今,历史名人对温江的偏爱从未改变。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期间曾在温江游玩。一次,他陪李七司马在金马河(在今三渡水附近)上观看造桥,留下了三首诗。杜甫在这三首诗里,描写了建桥过程;抒发了诗人夜晚看到竹桥造成时产生的良多感慨,同时也歌颂了李司马的建桥之功。
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到四川游玩也来过温江。他为此还专门作了一首诗,题名为《温江道中》。诗中赞颂温江的富饶,盛产制造绸缎的原材料——洁白如雪的麻;人们喜欢的待客佳品——润红如美人蕉的酒。尤其是诗中描述了宋代时期温江的景象:“处处是流水”,当时就是水乡之地,河流众多,所以“时时当渡桥”,温江的桥也多。既然有这么多河流,自然就应该有桥,以便于通行。
近代的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王光祈,作为温江人,他的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被誉为我国第一位探索音乐学的理论家。代表作《东方民族之音乐》、《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后经考证,正式确定“王光祈旧居遗址文化地标”为温江区柳城街道棠湖柏林小镇25栋楼。
这些只是沧海一粟,无论你对历史有何偏好,都能在温江绿道上找到他们的影子。
温江一直致力公园城市建设
温江是一座花园城市,温江绿道是花园里耀眼的生态走廊,是连接温江生态进步和城市发展的纽带,是成都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温江城市生态、产业发展、人文价值的综合效益将逐步显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城市与绿色自然共生。
从改革开放至今,温江人一直在引领乡村振兴。2016年底,温江区花木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欧洲,这是全国花卉苗木通过蓉欧快铁出口欧洲的首例,13天即可直达荷兰蒂尔堡,比海运节约20天左右。首柜是温江一家花木企业向荷兰某公司出口的近2万株榕树,货值约4.3万美元。
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优质资产,这与成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与晓光交流的盆景大师胡世勋对温江未来充满“希望”,温江花木向产业高端化、贸易国际化转型发展,已为成都花木“一带一路”开了一个好头。作为全国四大花卉产业基地之一、中国西部花木“交易、信息、定价”中心,温江花卉苗木现有种植面积20万亩,花木已成为温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村创业就业的主攻方向。成都商报记者 袁勇
原标题:做好绿道产业链 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震惊!襄阳人都关注的蒙华铁路汉江特大桥合龙了!
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全市食品药品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工作会议
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怀远县民政局“五个坚持”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市食药监局公布2017年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
温江:做好绿道产业链 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培育“田秀才”打造“土专家”靖州能人引领农户铺就致富新路
湘潭市交通运输局离退休干部畅谈新变化
我区9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
【法庭内外】覃塘法院院长化解涉企纠纷
荆门掇刀筹资千万元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省环保督察组现场督导邹城市督察问题整改情况
盐城市机动车停放新收费政策将于11月1日实施
市经开区环保局陈熙同志获省环保厅通报表扬
违法出售河豚鱼 男子领刑又罚金
市邮政管理局开展“五学”活动提升干部素质
深圳国际与工信部CSIP CCID签订前海“一带一路”信息港项目合作备忘录
6家株企通过国家A级物流企业现场评估
新邵县召开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工作会议
市质监局李健武副局长到禅城区调研企业计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