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三伏天” 专家提醒:清燥解热是养生关键

  本报讯 (记者张 斐 通讯员李连君)昨日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我市即将开启“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专家提醒,清燥解热是伏天养生的关键。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辛辣食物、大悲大喜、过度吹风应避免。
  据了解,“三伏天”常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同样是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入伏”前后,高温天气将再度开启,高温影响的范围将波及多个省份。气象专家表示,这将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高温过程。
  “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李昌生指出。
  为了平安度过“苦夏”,李昌生提醒,注意补充水分,充分饮用凉开水,同时补充绿豆汤、酸梅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采取防晒措施;在饮食调理上,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小白菜、生菜、西瓜、香瓜、猕猴桃等清热解暑的鲜蔬和鲜果。
  “三伏天”时节,正是“暑、热、湿”三气相交之时,人体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状,如头昏脑涨、浑身乏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李昌生建议,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祛暑静心,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防止中暑。本报讯 (记者张 斐 通讯员李连君)昨日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我市即将开启“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专家提醒,清燥解热是伏天养生的关键。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辛辣食物、大悲大喜、过度吹风应避免。
  据了解,“三伏天”常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同样是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入伏”前后,高温天气将再度开启,高温影响的范围将波及多个省份。气象专家表示,这将是今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高温过程。
  “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李昌生指出。
  为了平安度过“苦夏”,李昌生提醒,注意补充水分,充分饮用凉开水,同时补充绿豆汤、酸梅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采取防晒措施;在饮食调理上,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小白菜、生菜、西瓜、香瓜、猕猴桃等清热解暑的鲜蔬和鲜果。
  “三伏天”时节,正是“暑、热、湿”三气相交之时,人体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状,如头昏脑涨、浑身乏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李昌生建议,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祛暑静心,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防止中暑。
新闻加点料》》》
  今日入伏!养生重点在于避病,千万别做这7件事
  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
  这段时间是养生的好时节,更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1、好吃冷饮  
  喝常温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好一大半。
  在此给大家推荐两个夏季适宜的消暑祛湿的佳饮:
  1、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加适量冰糖,凉后饮用。
  2、绿豆山楂汤:绿豆150克、山楂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冰糖,晾凉饮用。
  大家要记得:小口慢饮方解暑!
   2、湿发入睡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一定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3、空调吹背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尽量过肘过肩,女性注意不露腰。
4、熬夜纳凉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天应该注意补一个午觉,二三十分钟都可以。但如果过了一个小时,就会影响晚上睡眠了。
5、久坐不动 
  有些人不爱动,但是,久坐会导致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适当排汗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人体“排废祛湿”。
  美国糖尿病学会2016版指南中明确指出:所有人都应该减少久坐时间,特别是避免久坐超过90分钟。
  久坐还容易导致腿脚肿、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建议大家每隔半小时,就起身活动活动。
   6、盲目进补 
  天气炎热并不适合进食滋补之品,这一时期稍稍不注意,进食不适当的食物就很容易上火。
  但可以适当进补西洋参,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7、日光暴晒 
  三伏天烈日高照,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引起皮肤脱皮、红斑,严重的甚至会起水疱。
  过度暴晒,紫外线会破坏胶原、弹力纤维,让皮肤提前衰老,甚至引发皮肤癌。此外,强烈的阳光还会损伤眼睛。
  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这个时段要特别注意防晒。
1、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忘记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2、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3、伏天开空调:26℃最适合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限度的。
  专家建议,室内外温差在8℃~10℃左右最适宜,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应该开窗户透透气。
来源:惠州日报、羊城晚报、养生中国、综合健康圈、健康时报、丁香家庭健康、金兰中医学社,今日惠州网综合

用过硬作风担当时代使命——写在“三严三实”提出四周年之际
无锡“微天使”走进我市 搭建两地互动援助平台
南江县教育扶贫云平台月底正式投用
全省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暨建设“高清四川智慧广电”现场会在我市举行
即墨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成立
转眼已是“三伏天” 专家提醒:清燥解热是养生关键
温州打造大陆对台开放的中心城市
鹿邑:梁建松、李刚到辖区征兵体检点督查指导工作
解读:农业农村部与农业部相比,有四方面变化
证书拿到手软却不爱工作 “嗜考族”怎么治?
江西宜春:灭火、疏散 消防安全教育进校园
住院30天 写诗20首——这样的医患关系更具诗情画意
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模范座谈会召开
理发店主借手机给朋友后 16万多元不翼而飞
2018唱响定海举办驻定官兵才艺秀专场
2018成都全球创交会人才交易专场招聘会下周六举行
2018年全国秋季少儿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在振西小学举行
个税起征点提至每月5000元 财政部最新解释来了
永泰大樟溪自行车道将配建花海公园
东莞深入开展春运督导工作 全力奋战春运 保证平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