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引领村民致富


天气进入寒冬,人们出行欲望逐渐降低,不少景区(点)进入旅游淡季,但湘潭市部分乡村旅游区(点)却呈现出一番红火的景象。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游客玩得兴高采烈,熏腊制品、生篝火、宰牛,景点的厨师也忙得不亦乐乎,种蔬菜、养鸡鸭、喂猪,景点附近的村民更是喜笑颜开。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湘潭市乡村旅游发展来势喜人,不仅留住了游客脚步,还让村民尝到了旅游致富的甜头。
  用“情”拴住游客脚步
  最近一段时间,“湘之坊”生态农庄(以下简称“湘之坊”)的厨房里十分繁忙。因为再过十多天,就是农庄一年一度的“邻里节”了。“这是我们的品牌节会活动。”负责人谷友利说, 2015年12月底(小年前后),农庄第一次举办“邻里节”,目的是想拉近邻里间的感情。节会得到了周边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他们在节日里欢歌起舞,拉家常,关系越来越融洽。没多久,这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他们和乡亲们一起杀猪宰羊,感受过年的气氛。
  除了“邻里节”,“湘之坊”还先后举办了乌石水库龙虾节、啤酒狂欢晚会、数百人篝火晚会、“七夕情人节”狂欢晚会等节会活动,吸引了5万余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农庄的购物和餐饮等相关产业。农庄趁势流转了村里部分土地,开辟了蔬菜种植基地、湘莲种植基地、黑糯米种植基地,聘请了70余名农村贫困户当服务员、种植员和养殖员,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据旅游部门介绍,去年,湘潭市各乡村旅游区(点)分别策划和举办了数十场节会活动,这些节会活动既拴住了周边城市游客的脚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景点周边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用“味”拴住游客舌尖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许多游客喜爱乡村游的重要原因。如何让游客记得住乡愁?让游客在临走前带上一份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6年,“湘之坊”负责人谷友利采用优质油茶木,以生态传统冷烟方式熏制腊制品。没想到,新腊制品面世后,以其独特的口味畅销全国30余个省、市,还远销香港米其林餐厅。他们随即建起了腊制品加工车间、农产品配送中心,引进了村里近千人进行生产。因离彭德怀故居与周小舟故居较近,他们将这一品牌命名为“乌石情”。
  品牌产品的畅销解决了周边40余户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家住湘潭县排头乡狮龙村的周友良今年57岁,因患淋巴癌不得不在家休养。一时间,整个家庭便断了经济来源。这时,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湘之坊”与他结成对子进行帮扶,对他家养殖的家禽、水禽进行收购。“今年,‘湘之坊’收了我家300多斤鱼,给了3000多元。春节期间,他们还会来我家收购生猪,真的很感激他们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周友良说,这种劳动致富方式比直接等政府救济好多了。
  湘潭县石鼓镇顶峰村是湘潭市出了名的贫困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石鼓镇决定走旅游扶贫之路,并请来了能人回乡帮忙。2012年,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90后的熊梦娜回到家乡成立了顶峰保爷农庄,当起了“鸡司令”。这些年来,熊梦娜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村里的3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土鸡散养帮扶协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了1250余只鸡苗,并以技术为指导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增益。如今,周边农户的年产成品鸡有5万余只,年增收50万元。农庄的“土鸡”已形成品牌,远销省内外各大商场、超市。
  市旅游外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湘潭市各县(市)区,不少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开始代理当地或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如龙凤庄园的葡萄酒、药糖,龙溪山庄的刁子鱼、蛋糕卷,韶山人家的毛氏红烧肉等。这些特色农产品既丰富了当地旅游产品,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消费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周边村民的脱贫致富能力。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共建幸福美丽家园
北京大兴开展专家课 教授"智慧父母"
重庆发出“高温中暑二级预警”
徐州经开区:新微半导体加速器获批“2018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
新乡市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
湘潭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引领村民致富
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到北海市调研计划预算执行情况
湖北肿瘤专科联盟专家团下基层 助60家县级医院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
鼓楼:亲子互动迎“六一”
前三季度嘉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岳亮会见方胜利
城郊管委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我市召开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地区警示约谈会
景德镇市烟草专卖局积极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
利津县出席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报到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坚定不移做好精准扶贫数字化助手
顺德打造一河两岸城市客厅
赵克志会见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
益阳市总工会一行来长参观学习
大力开展水系绿化 打造孔孟大地秀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