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市民在户外踏青、赏花,感受春光无限好。ymg记者 申吉忠 摄
烟台新闻网4月5日讯(ymg记者 钟嘉琳)清明节,开启天地新生、万物复萌之季。这一天,烟台人不仅焚香扫墓,缅怀先人,还有吃鸡蛋、蒸面燕、荡秋千、插柳等丰富多样的风俗活动。
清明之时,春回大地。烟台人常常在这一天携一家老小在山乡野间游乐,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烟台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胶东临海,四季分明,清明时节南飞的燕子纷纷回到故人的屋檐下寻找老窝。清明节这一天,胶东的大人和孩子都会发面捏“燕子”欢迎归来的燕子。巧手主妇做出的面燕精巧剔透,活灵活现,从燕的姿态乃至燕的尾巴都很讲究,而且要蒸上好几锅,不仅自家人吃,还要送亲朋好友。“俺家每年清明节都做面燕,清明节燕子从南方回来了,落在农家的粮囤上,会给农家带来丰收。”芝罘区世回尧街道倪成福老人说。做面燕时,首先把面团捏成鸟的身形,然后用剪刀剪出两个象征性的翅膀来,还要用剪刀剪出尖尖的嘴,再用手一撮,燕子的尾羽出来了,再用剪刀剪出羽毛。把面燕放到锅里蒸熟后,在面燕的身体上画上好看的花纹儿,点上鲜亮的眼睛,面燕就做好了。
另外,烟台人在清明早晨还有吃鸡蛋的习俗。“鸡”、“吉”字谐音,鸡又报晓司晨,清明节早晨吃鸡蛋,有图吉利、祈愿健康的意思。“五谷粥”需在清明节前夕将麦子或高粱米脱皮,将其与少量玉米粒、黄豆、花生米、大枣、杏仁等放入盆里煮8-10个小时,之后下锅添水,文火煮到粘稠就好。一家老小围坐吃面燕、鸡蛋,祈盼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生病时,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秋千最早叫“千秋”,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秋千之戏在唐代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在今天,公园和游乐场里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对于寄托哀思的人来说,扫墓可以说是最好的表达形式,为已故的亲朋好友祈求另一种平安和幸福,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扫墓,老烟台习称上坟,按照龙口当地过清明的旧俗,自清明日的前四天起,依次为新、旧、百、寒、清五天。其中“新”指新亡者墓祭日,“旧”指祖墓祭日,“百”即“五百日”,“寒”即寒食节,“清”即清明节,五天之内均可上坟,故有“上新坟”、“上旧坟”、“上百日坟”、“上寒食坟”和“上清明坟”之说。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清明节是文化的传承,但烧纸是一种严重危害山林安全的陋习。
据烟台民俗专家安家正介绍,清明前一天是“寒食”,两节仅差一天,后来有人把寒食并入清明节。在古代,寒食节是禁止烟火的。“古代,清明节祭祀主要是压纸为主,烧纸的并不多,即便是烧纸,也会先把坟地周围杂草收拾精光避免引起火灾。”安家正说。“祭祖防火,我们的先祖早就想到了,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诸如诗句‘清明压纸换单衣,月日挂纸穿棉衣’所描述的一样。”古人倡导的压纸、挂纸祭奠祖先,就是为了教会后人杜绝山林火灾。安家正认为,祭祀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讲究文明祭祀,不妨多买鲜花代替其他会污染环境的祭祀品。
扛起三代人力撑一个家的老太
享受自由深呼吸——恩施市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市民50块买回二手保险柜 里面竟藏金条存折总价十万
我市收到205件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
中医人工智能助推基层医联体建设
烟台清明民俗别有风味——踏青插柳荡秋千(图)
绵阳召开"7·11"暴雨洪涝灾害保险理赔专题会议
残障儿有了“私人家教”特教学校关爱“折翼天使”送教寒门
小手拉大手防溺水学急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杭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
人社部:确保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促进深度合作 推动共赢发展
收心收神 到岗到位 提速提效——市住建委召开全委干部大会
宠物咋也上飞机了?它是陪同主人的情感抚慰犬
预计未来2小时内市区有短时强降水
市国税局打出“组合拳”激活发展新动力
宁波发生离奇车祸!车子撞了人 车主当时却不在里面
徐新楚出席中央第八巡视组交办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推进会
将乐全力做好防汛保电工作
大悟第二期“法官论坛”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