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阮瑞祺)
7月以来,每到晚上,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的一间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来自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的老师利用ppt讲解专业知识;台下,近30名一线技术工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课。
其实,这种上夜班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早在我市各大企业获得了广泛认可。
近年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持续深入为劲酒、大冶有色、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电和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员工培训、技能考核评价达到3000余人,将校企合作变成一项常态化工作,帮助企业提升了一线工人的技术水平。
职工上夜校提升技能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的钳工张炳生工作了20多年。在参加本次培训之前,他上一次上课还要追溯到2000年前后,这次重新进入课堂,让张炳生收获颇丰。“有一种变成学生的感觉,很棒。”
培训除了带来感官上的变化,更实在的改变还是在于专业技术上。张炳生坦言,年轻时,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他的理论知识基础打得并不牢,工作后的经验都是靠一步步积累摸索出来的。通过这次培训,张炳生才猛然发现,自己操作钳工技术时,不少技术动作都不够规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精准度,甚至还会对自己的身体带来劳损。于是,他边学边修正自己的技术动作,以前一些想不清弄不明的问题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因此,在上课期间,张炳生每次都会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他的手机相册中,全是在课堂上拍的教学课件。“上完课,回去之后还要多看看。”张炳生说。
与张炳生类似,另一名工人贾兰俊也表示,每周还会去一次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参加实操训练,这种理论加实操的培训安排让大家受益匪浅。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凤祥介绍,此次与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涉及电气自动化和钳工两个工种。参加培训的技术工人积极性很高,从年龄分布来看,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50来岁的老师傅;学历分布更是有初中、高中、本科和研究生。为了不影响公司生产,每天晚上培训学习理论,每周六去学校实操培训。
田凤祥表示,该公司作为传统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线设备不断更新升级(例如机器人、西门子plc程序控制等),需要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相应提高。下一步,计划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将培训工种的范围扩大,同时也提升培训质量。
送教下车间,指导到一线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精准服务,直接给企业把脉问诊。
湖北三鑫金铜股份有限公司是以采选金铜矿为主的矿山企业,该公司的生产一线在-1000米的深井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加大投入,引进了几台高端井下作业台车。
新设备带来了新气象,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生产一线的工人们尝到了甜头。然而,另一方面,新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工人们之前没有接触过新设备,懂维修的人几乎没有。
井下作业台车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一些工人操作不当,以及生产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增多,新设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故障。这时,工人们都只能干瞪眼。
“寻求厂家帮助维修,不仅耗时,还增加企业成本。但如果不修,耽误的时间全都算企业的损失。”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黄勇说,公司决定想办法对员工进行培训,后来在市人社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公司与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取得联系。双方经过协商,一个提升工人技能的合作模式逐渐浮出水面。
公司选拔优秀员工,分批到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紧接着,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的相关老师深入井下的生产一线,现场为员工上实践课。最后,企业攻克了技术难题。
企业尝到甜头,学校又从中受益。湖北工程职业院继续教育处处长奚亚洲介绍,该校老师廖广益,经常在四五十度高温的设备旁备课,他讲的课生动有趣,工人们都爱听。奚亚洲说,老师通过校企合作,经常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与一线工人沟通交流,感受现场的环境,能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助推人才培养
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奚亚洲说,通过多年探索,该校总结出了“七结合”职工培训服务模式。即:送训入企和引训入企相结合;白天与夜间相结合;生产车间与学校教师相结合;学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相结合;专项强化与理论普及相结合;老专业与新技术;当期需要与后续提升相结合。目前在多个公司的不断合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希望在未来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服务企业发展。
事实上,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是黄石实现工业强市、赶超发展的关键。为此,近年来,黄石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入手,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复兴黄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了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
东楚晚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该局积极引导校企合作,推行入学即入职的校企融合模式,采取签订协议、订单培训、冠名办班等方式,组织全市11所技工(职业)院校为重点企业定向培养输送技能人才。此外,组织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组织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并发放补贴。
目前,全市300家企业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劳模工作室(站)、实训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在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与企业联姻共培、联合挂牌、资源共享,年均培养人才5万人次。
老城区开展2018春节酒类商品专项检查
我市成立首个商圈“党员驿站”
花坪“新时代讲习所”,讲得百姓心里热乎乎
市考核组来宁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雅安代表团收获十三届省运会首枚金牌
黄石校企合作再添一景 职工夜校办到企业 助推人才培养
一店一匾上下一齐厚度一致
市特检所3个科研项目成功验收
神奇的川剧表演
董卿朱军虽然不在 明星大咖一点不少!狗年春晚看点都在这里
防空地下室须全部加装防洪挡板市人防办开展国庆节前人防工程安全检查
临沂沂蒙环保世纪行走进莒南 督导养殖等企业整改
桂阳:大型历史人文著作《守望桂阳》出版发行
广东启动少年儿童网络素养进校园、进家庭活动
三立高级中学揭牌 富区首家私立高中正式成立
全面深度合作 共建和美乡村
共话绿色发展共谋奋进赶超
“最会拍照的男朋友”王义博告诉你镜头下的美好瞬间
市区限行预演 车流量降两成
促进民族团结、同迎农历新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