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巧打旅游“三张牌”让风景变“钱景”

肇源县把发展旅游与生态、人文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之路
巧打“三张牌”风景变“钱景”
截至今年,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
(王天宇 大庆日报记者 赵龙)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时值七月,走进肇源县西海公园,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岸上人头攒动、亭台耸立,桥下莲花盛开、飞鸟盘旋,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铺展而来。“这里景美、鸟美、荷花美,来此旅游真是不虚此行!”饱览西海美景,游客宋女士由衷赞叹。
西海湿地的美景,仅是肇源县发展特色旅游的一处掠影。近年来,该县依托自身生态、人文优势,把发展旅游与生态、人文相结合作为突破口,逐渐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之路。截至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打好“特色生态牌”
肇源县,位于我省西南部,境内水草田“三分天下”,现有水面78万亩、林地31.5万亩、草原100万亩,发展生态旅游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县按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先后建立打造了青花湖休闲景区、莲花湖湿地公园、江畔公园等多个生态旅游胜地,并利用每年举行的赏莲月、湿地节等重大活动节点,在吸引游客驻足赏景的同时,进一步把肇源当地的“青花蟹”“弱碱米”等特色产品向游客推广,实现了“一炮双响”。
高投入换来高回报。据了解,仅生态旅游这一项,肇源县每年可吸引游客上万人次,生态“颜值”渐成助推经济“价值”的强力引擎。
依托历史积淀,打好“特色人文牌”
“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肇源”,对拥有6500年文明历史的肇源来说,“大庆历史看肇源”,此言非虚。
据了解,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先后孕育诞生了“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辽金文化”,出土了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目前,在肇源依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白金宝文化遗址”、出河店古战场、他什海古城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此外,民意乡衍福寺、康熙帝巡游故地等,更是前来探寻历史真相游客的必去之所。“如今,每逢旅游旺季,来我县参观文化古迹的游客每天最多达千余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市文体旅集团等单位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对外宣传肇源古文化。”提及古文化助推现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肇源县旅游局局长王景东满脸自豪。
依托三产融合,打好“特色休闲牌”
近年,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人休闲度假的新热点,肇源县牢牢抓住这一旅游新契机,把推动三产融合、打造肇源“休闲农业价值链”摆在突出位置,打出了一张“特色休闲牌”。
金胡新村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村是一个集水稻种植、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项目典范,项目前期投入5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哈尔滨、大庆、松原市民全要素农业体验游的重要目的地。
此外,肇源县依托百果园采摘等农业休闲新模式,规划了肇源十里桃花休闲采摘产业带,谋划了肇源县标准化垂钓基地,力争到2022年每个乡镇都打造一批“乡业村品典型”,形成乡村旅游“游、购、娱、住”一体化的旅游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号称能办50万额度信用卡 相信的人被骗走3000元
探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塔:一塔立南山 文风渐兴盛
【大咖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
松阳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系丽水市唯一
洛阳特招137名医学院校毕业生8月27日开始报名
肇源县巧打旅游“三张牌”让风景变“钱景”
画家赵宝呈举办个人画展
方便!去梅州地税办理这26个事项 “最多跑一次”
我市“十大名馍”“十大名面”出炉
旺苍县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全省第二届"十佳庭审"出炉 成都中院排第一
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临沂8460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综合整治
三轮车怎么又扎堆出现了?
市非遗中心慰问传承人
本市首家“家事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
市领导赴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调研
泉州“海丝文化”游学基地增至11个
省供销社调研我市供销改革
湟源提前打“预防针”筑牢防护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