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怎样打造“宝马新家园”的?


在东北育才学校读书的德国孩子们把沈阳当成自己的家。
德国友人在凯宾斯基饭店普拉那啤酒屋里举杯欢聚。
来自华晨宝马和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合作打造的“宝马班”的李佳琪,作为华晨宝马学徒生的唯一代表赴德国参加了宝马百年庆典,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宝马学徒生学习、交流。
2003年,华晨宝马项目启动之时,沈阳也立即迎来“大考”——一个国际一流企业落户沈阳,我们能否留得住?进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市上上下下都感觉要服务好宝马这样世界级企业,那是世界级压力!事实上,宝马对项目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甚至苛刻的。”一位承接宝马项目所在区的领导,至今记忆深刻。
14年间,伴随着华晨宝马两座工厂诞生、一座发动机工厂开工、一个研发中心成立;伴随着宝马第5万辆车下线、第50万辆车下线、第100万辆车下线;伴随着几次追加投资、45万辆产能形成、数年千名德国人涌入……华晨宝马在成长,沈阳也一直在“应考”的路上过关斩将。
2016年5月5日,北京798艺术区,上任以来首次访华的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参加了“划时代的推动力—宝马集团未来展”全球巡展活动。在致辞时,他谈及宝马集团未来发展战略,多次提到华晨宝马两个工厂,以及沈阳这座城市。他动情地说:“宝马以成为沈阳这座城市的一员而自豪!”
这标志着,沈阳的这场大考获得了高分!
精心打造两大平台成宝马驰骋新天地
曾几何时,有一条大东区原创、响遍全市的一个标语:“华晨诞生地,宝马新家园”。它集中体现了沈阳人为宝马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急迫心情。“新家园”,首先要有“家”。拓展大空间,建立大格局,是沈阳迎接华晨宝马项目的第一个行动。
很快,沈阳在东部开始行动: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迅即成立。这个首期规划12平方公里的开发区,用欧盟企业发展标准规划和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就是为华晨宝马提供国际一流的配套服务。
开发区与华晨宝马一起爆发式成长。2006年9月,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与全球最大的装配及连接技术领域跨国公司伍尔特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这是继宝马之后,又一家德国大公司来到沈阳。伍尔特集团落户沈阳,一方面有其创始人伍尔特老先生对沈阳城市的特殊情感;另一方面在于,这个在财富和品牌影响力位列德国家族企业前列的公司,看到了沈阳将为宝马带来的巨大市场——华晨宝马这个高端品牌所创造的汽车服务市场。目前,从沈阳驶向全国的每台宝马汽车,都有伍尔特提供的多达700个产品。
10多年过去了,园区里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近40家企业,成了宝马汽车的配套商。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经济开发区以出色成绩,跃居全省最有活力的开发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提供的政策支持和空间支持,为华晨宝马赢得了更大发展空间。2011年3月,又挂上了另一块牌子——沈阳汽车城,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园区建设一个崭新时代开始了。
与此同时,在沈阳西部铁西区,也上演另一次大手笔“安家”行动。
2009年11月,宝马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铁西成立。此后,宝马新城一路“升格”,发展成为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此时,中德装备园的风头甚至超过其所在地:沈阳经济开发区——中国改革开放推出的首批14家国家级开发区。其原因在于,这里担负着国家更大的使命: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平台、中国制造抢占全球智能制造、面向未来产业的制高点,当然,更是华晨宝马融入全球、联接未来的绝佳跳板。
如果说,一个省级开发区将优先享受省级优质资源带来的便利;那么,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则成为承接国家优惠政策、享受国家级支持的优势平台。“欧盟经济开发区、中德装备园,两大开发区构建了两个优质空间发展平台,为华晨宝马充分发展提供了无限机会”,中共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说。“作为宝马集团实施引领世界出行未来的重要海外基地,沈阳在宝马集团中占据重要地位”,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如是评价。
一套高效运转系统:让宝马感慨的“沈阳速度”
“在铁西与新大东工厂建设中,我们体会了什么叫‘沈阳速度’”,华晨宝马一位负责项目建设的德方管理人员感慨到。
铁西工厂项目于2009年11月签约,2010年6月破土动工。铁西区面对的艰巨任务,是把200万平方米荒芜的土地,变成一座世界级现代化工厂。建设内容宏大,建设标准极高。地基,要求“能防百年洪水,抵抗八级地震”。需要在原址上挖走上千万立方米土方,并运回同样数量经过处理的土方。时间要求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等于每天要完成3万立方米土方运送,相当于一辆大卡车每天跑2000个来回,工程量之大前所未有。与此相应的,还有包括煤水电气工程、道路交通建设等同时展开,工程之巨,在沈阳建设历史上罕见。
无独有偶,后来的华晨新大东工厂也面对着巨大压力——仅一个高约80米山坡化为平地,就得挖运土方上千万立方米,完成碎石回填百万立方米。
“这样的工程,宝马集团也是第一次遇到,中国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一位当时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2013年,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项目甫一确定,中共大东区委就把华晨宝马项目列为“一把手工程”,提出“举全区之力推进项目建设”。与大东区一样,华晨宝马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也成为沈阳市和铁西区的“红头文件”。为保证项目落实,实现项目建设历史性的突破,大东区成立了宝马项目办,铁西区成立了宝马项目局,后来升格为宝马新城管委会,专职为华晨宝马项目建设协调和服务,并开展日常联络工作。
把办事机构设在企业,两个区为一家企业成立政府常设机构,这样的开先河之举,带来了效率大提升,也直接催生了华晨宝马项目建设的“沈阳速度”:
对200万平方米的铁西新工厂勘探,华晨宝马预计至少用四个月的时间,铁西方面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任务;铁西工厂建设预计至少三年完成,事实上18个月就竣工了。
大东区更是创新管理,在办理土地、规划、建审等手续过程中,采用提前预审、并联审批、现场办公、限时督办等措施。仅用六天就完成新大东工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节省了5个月。新大东工厂无论拆迁还是土地整理,均提前完成项目准备工作。
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科学化手段,主动而为,创新发展,通过推动华晨宝马这个世界级企业建设,沈阳各级政府部门形成一个高效的运作体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城市形象。
全要素支撑:由“单人秀”变“集体舞”
2015年10月30日,华晨宝马大东工厂附近的沈阳东站,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一列“沈满欧”班列徐徐从沈阳开出,直驶欧洲腹地德国。今年9月9日,同样在沈阳东站,又一列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双向中欧班列开通。这两列通向欧洲的专列,最多两周时间抵达德国,成为沈阳联结欧洲的“快车道”,其中,宝马配件迅速从欧洲运抵沈阳,最先感受到了便捷。“中欧班列在运输时间上比传统的海运缩短近一半,运输成本只是海运的三分之二。”时任“沈满欧”班列运营总监郑明文介绍说。
减少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从华晨宝马诞生之日起,沈阳就开始抓住这个痛点,进行大物流建设。例如“沈阳港”建设方案,沈阳联合营口港共同打造“沈阳港”,让沈阳具备了所有港口城市所具有的海运业务功能。在通关创新上,以服务华晨宝马为导向,沈阳海关推出“大通关”概念,联合大连、满洲里等五家海关共同开启“大通关”时代,货物交流速率提高了几倍。这让每年进出口报关单超8000份的通关大户华晨宝马,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
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提升着企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12月,《沈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出,《纲要》明确,到2020年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率先突破三千亿元。作出这个汽车产业规划,底气来自宝马。先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成为沈阳市支柱产业,再后来明确为第一支柱产业。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展示、后服务等方面一系列政策,为拉长产业链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到确定以大东和铁西为核心的沈阳汽车发展格局,华晨宝马始终是沈阳汽车产业规划优先考虑的因素。而每年政府出面组织招商会,集中全市资源培育发展以华晨宝马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生态,华晨宝马感受到了沈阳产业政策方面强劲的支持力度。
沈阳是工业人才,特别是汽车人才培育摇篮。这不仅是历史优势,也有今天的实力做支撑。华晨宝马从一两千人起步,发展到目前拥有1.4万名员工,沈阳提供了源源不断高质量的人才支持,让华晨宝马呈跨越式发展。对此,华晨宝马包括康思远在内的几任总裁,无不交口称赞:沈阳工人素质高、忠于职业,守纪律、能干事。
“今年我们的宝马班又成了热门,报名者呈井喷之势。”沈阳装备制造学校校长张春雨对记者说。截至目前,沈阳装备制造学校为华晨宝马总计培养了308名学员,成为华晨宝马维修技术岗位主力,被高度认可。华晨宝马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评价说:“这群‘小老虎’已经变成一颗颗发光发热的‘小太阳’了”。
而包括职业技校在内的一批面向华晨宝马的人才培养系统,正在沈阳形成。今年9月,由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包括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联合成立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学院将采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包括华晨宝马在内的中德装备园的德资企业定制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是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试验区,沈阳连续五年投入巨资,支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举措。培育华晨宝马需要的人才,成了沈阳政府和社会支持华晨宝马发展的一个统一行动。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建立生态系统,化宝马“单人秀”为优秀企业的“集体舞”,是宝马在沈阳这个“新家园”创造奇迹的一个重要条件,沈阳市汽车办一位负责人直言。
融进这座城市:让宝马找到家的感觉
11月15日傍晚,华灯初放,位于沈阳青年大街上的凯宾斯基饭店普拉那啤酒屋里,一位德国青年携带沈阳籍妻子和四岁女儿,与德国好友们举杯欢聚。这是名叫罗曼的德国友人的日常生活一部分。“沈阳已是我的真正故乡了,这里不仅给我妻子女儿,也给我们全家幸福的生活。”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德国年轻人不吝表达对沈阳的赞美。
六年前,罗曼作为德国宝马派驻华晨宝马工作人员,开始了沈阳之行。熟悉沈阳后,在与一位沈阳姑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的他,选择在沈阳安家定居。2013年,他的女儿诞生了,这让罗曼彻底融入了沈阳这片热土。
因华晨宝马的一份工作来到沈阳,最终爱上了沈阳,融入沈阳,把沈阳视为自己人生的“新家园”,像罗曼这样德国友人还有很多。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沈常驻的德国人已超过千名,每年有超过1.5万名德国人来沈,他们最多持的是工作签证、商务签证、学习签证。
“吸引住我们的是,这里环境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罗曼真诚地倾诉。
2009年6月,辽宁省涉外医疗服务中心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正式设立。在这所高标准的国际化医院里,有德国留学背景的医生和护士,可以与德国人无障碍地交流。一位宝马员工赞叹:“好像在德国一样就医!”如今,像盛京医院一样,首批涉外医疗医院已扩展到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内的七所医疗机构。这些环境一流的医院、能用外语交流的医护人员,更让外国友人找到家乡的感觉。
2015年6月,东北育才学校国际部开课,“罗曼的女儿们”在沈阳有了优质的国际教育。
五星级万丽酒店、东方银座铂尔曼酒店,国际顶级的北京积水潭沈阳国际医院、广全中学国际学校,中德大厦、国际公馆、青年公寓、浑河西峡谷、细河U谷等一批批国际一流的设施不断传来竣工消息,一个宜居的国际化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
“让德国人融入沈阳的不仅仅是现代化城市,还有一种尊重德国文化的城市情感。”欧盟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孟超说。
建设“宝马新家园”!沈阳用14年的倾情努力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它孕育了华晨宝马的“沈阳传奇”,也创造了沈阳攀登营商环境高峰的一段辉煌历史。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刘国栋、孙明鑫、刘洋、黄超、赵国清、叶青/文张文魁/摄)

市教委召开2018年高校智库建设推动会
西安党政代表团赴广州学习 任学锋王永康一同考察
[新都区]新都区召开2018年基层问题交办会
禁渔期驾驶浮子筏出海偷捕 准备卸货时被一举抓获
江华农机局“零距离”服务合作社
沈阳,是怎样打造“宝马新家园”的?
南海:打造大湾区休闲旅游胜地
阿坝县境内省道302线部分路段损毁严重 预计19日抢通
平山区城建局慰问千名一线职工
庆丰收晒丰收促丰收 我市积极筹办许昌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良田镇:抗灾自救有序推进
为天鹅之城留下一座最美的大桥
我市组织开展畜禽屠宰联合稽查行动
我市开展打击干果走私联合行动
市领导检查我市河长制落实和防汛工作进展情况
本周六人才市场有大型招聘会
致富不忘桑梓情
市政协委员提案保障农村小学冬季取暖效果 市教育局答复:室内温度低于18摄氏度学校须开启供暖设施
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三部门联合开展漓江渔政执法整治
街头镇掀起林水会战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