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课,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据日照日报app
这样的新闻总有一种让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网上百度一下关键词“有偿家教”,果然发现,仅在日照新闻网,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报道:
——山东省教育厅大力开展师德教育,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2011年11月28日)
——山东完善中小学师德建设制度体系,严禁有偿家教(2013年10月9日)
——山东省为严查教师有偿补课,制定“史上最严”措施(2017年7月26日)
——零容忍!山东严禁假期有偿补课!举报电话都公布了(2018年2月2日)
真可谓“年年岁岁事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
这些报道难免给人留下如下印象:一
是禁止有偿家教三令五申地喊了这
么多年,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不然,不会年年出台措施。二
是有关主管部门难道没动真格
的?否则有偿家教之风为何愈
演愈烈?
事实上,一味指责有关主管
部门工作不力并不公允。有偿家教之所以年复一年屡禁不止,其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根本上是因为我们对有偿家教多有误解。
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报道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痛恨”有偿家教,大家纷纷指责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有违师德。这让我们不难得出“有偿家教非禁不可”的结论。
然而,这些报道并非全面,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说,是不是有些家长自愿有偿请老师补课,甚至不惜重金?是不是有些从事有偿家教的老师并不惧怕处分,甚至不在乎被学校开除?是不是有些学校事实上支持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孩子,却面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纸禁令敢怒不敢言?
早就有专家指出,有偿家教的背后实际上有四个利益相关者:学生积极参与,是为了考上重点学校;家长明里支持,是为了孩子成功成材;学校暗里支持,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教师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加入其中,是为了获取正常薪水之外的额外收入。
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他们实际上都是有偿家教的支持者——— 而非媒体宣传的那样,大家都“痛恨”有偿家教。这才是有偿家教“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有关主管部门想靠一纸禁令,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有偿家教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么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出台一纸禁令容易,在一定阶段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关主管部门频繁地变着花样出禁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是一种行政无能,更是一种懒政,其危害也不容小觑。
表面上看,禁令的出台总会赢得公众的一片喝彩声。实际上,禁令频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带来有偿家教越禁越繁荣的负面效应。
这是因为,随着主管部门查处有偿家教力度的加大,有一部分教师会自觉退出有偿家教市场,从而使这部分教育资源更加紧缺,推动了有偿家教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那些没有退出的教师,因为被查处的风险不断增大,他们也会把这部分成本算到学生头上,也推动了有偿家教价格的攀升。而价格的攀升,反过来也会吸引更多的教师铤而走险,进入有偿家教市场,从而导致了有偿家教市场的新一轮繁荣。
其实这些还不可怕,更糟糕的是,一纸禁令甚至会让教师队伍发生逆向淘汰:教育主管部门对有偿家教抓得越紧,优秀教师流失得越多——— 很多顶尖老师根本不用学校开除,就自己跳槽单干了。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身边也发生过很多起了。
因为有需求所以才有市场。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解决需求的根本办法是增加供给,而不是去压制需求。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解决有偿家教问题,靠堵,不是个好办法;只有疏导,才是真正的治根之策。
有关部门是时候考虑系统化解决有偿家教问题了,光是发布一纸禁令,那是远远不够的。(卢绪海)
台州电业局一场硬仗保外沙化工园区供气
第三届衡水市见义勇为模范拟表彰人选事迹
因债务纠纷伤害他人获刑
东阿男子扮美女设“桃色骗局”警方抽丝剥茧破获网络婚恋诈骗案
雨山区司法局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学习研讨会
【本土评论】有偿家教,光发禁令是禁不住的
青岛公交灭火新武器:10秒内启动车载自动灭火装置
73个贫困村摘帽我市去年超额完成脱贫计划
市委文明办考评组到交警支队检查“创文明城、迎省运会”工作情况
乳山市新增一家院士工作站
市委统战部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题学习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群众“遇到事” 社区律师免费提供法律咨询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被确定为2018年环境日中国主题
东港市学习传达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蒙城县大型灌区港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具备度汛条件
荆门又曝光一批失信黑名单 89年小伙欠款1399万
全力以赴 决战决胜——郧阳区“户户走到 决战香菇产业”推进工作掠影
深圳市代理记账行业协会成立党支部 党建工作延伸到行业
深圳机场预计4日起乘机客流将有所增加
炎炎夏日,狗狗爱得哪些病?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