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首次通过DNA信息比对技术帮助江苏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王涛
    12月14日,德州下起了今冬第一场雪。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员陈五一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坐上了开往家乡江苏省徐州市的列车。在外流浪16年,在德州市救助管理站生活了5年的陈五一,终于回家了。
    据德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任年丰介绍,这是民政部、公安部部署加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工作以来,我市首次通过dna信息比对技术,成功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5年不断努力为五一寻亲
    据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苏峰介绍,陈五一于2012年6月在德州火车站站前广场附近被发现。当时他衣着凌乱,意识不清,工作人员立即将他带回并实施救助。随后的几天里,工作人员多次尝试与他交流,慢慢地从他口中问到了几个线索——名字叫陈五一,与家人失散多年。
    5年的时间里,德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民政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媒体报刊等方式发布寻亲信息,帮助他找家。并与公安部门联合,为包括陈五一在内的所有在站长期滞留人员采集了dna数据,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和全国走失人口信息库。眼看其他滞留人员都陆续返家,但陈五一寻亲的事依然没有进展。
    转机出现在今年。我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市救助管理站与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合作,多渠道发布陈五一影像信息,通过不断打听、查找,终于在11月中旬找到了线索。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张圩村村民陈辉启有个儿子,于2001年走失,名字就叫陈五一。
    为了进一步确认两人的关系,德州、徐州两地民政、公安部门联动,采集陈辉启的dna血样,与陈五一的血样进行对比,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有了结果,二人的dna数据比对成功,陈五一就是陈辉启失散了16年的儿子。
跋涉500余公里一家终团圆
12月14日下午4点,经过50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陈五一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早早聚集在村口,等待他的归来。
    陈五一一下车,父亲陈辉启就冲上前,紧紧抱住儿子,流下了泪水,“感谢政府和好心人,帮我把儿子找回来了。儿子一走就是十几年,不知道在外面受了多少罪。 ”爱笑的陈五一也不笑了,表情严肃,认真辨认着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陈辉启紧紧拉着陈五一的手带他回家,儿子过去住的那间东房他已经提前收拾好了,还在床上铺了新买的被褥。
    据陈辉启回忆,儿子是1990年5月1日出生的,就起名叫五一,生下来智力就有缺陷。 1岁时母亲出走,后来陈辉启再婚,陈五一与继母关系一直不太好。 2001年底,父子俩发生口角,11岁的儿子赌气跑了,就再也没回家。
    16年来陈辉启那颗寻子的心一直未变,每到农闲时都会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出门寻找,赚来的钱都用来找儿子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车把上挂着一块特制的寻人牌,后座上带着一床被子,别人只要说哪里有线索,他就到哪里去找,一走就是一两个月,跑遍了整个江苏省。 ”陈辉启的大哥陈辉涛介绍说。
    “在家里好好照顾爸爸妈妈,不要到处乱跑了。 ”临行前,德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叮嘱陈五一。陈五一懂事地不住点头,还拿出了家里的糖,使劲儿往工作人员手里塞。

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举办“上海支付”监管科技与区块链系列沙龙活动
淮北市濉溪县来固镇县学习交流“减证便民”工作
咸安以赛促学把党章法规刻印于心
市教育局:新野县前高庙乡初级中学开展“唱国歌、赛班歌”庆国庆活动
市司法局开展节前特困人员帮困扶助活动
德州首次通过DNA信息比对技术帮助江苏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
因醉驾被吊销驾驶证 司机仍驾驶车辆上路被查
杨浦平凉欢聚一堂 共享精神盛宴
市房屋征收局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系列活动
北十里长沟部分暗河将重见天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今起征求意见
市关工委领导调研我县老年大学关工委工作
黄平林出席2018年乐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
铜山区食药监局集体约谈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
福建省对东盟进出口22连涨 今年1-7月同比增长15.3%
我市新投产工业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群众满意率超98.5% 大连“110”怎么做到的
省爱卫办调研湘潭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
外事办:常州友好交流代表团拜访罗马尼亚阿拉德市政府
我市2018年春运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