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市针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围绕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需求,精准引进人才,破解了“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
作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阳江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平均线上下徘徊,处在经济发展提质换档期的阳江,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紧缺。为此,阳江市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引进思路,不与他人“争人口”,为产业发展“引真才”,围绕区域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需求引才纳贤,实现人才与生产要素、工作岗位的最佳结合。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协同推进六个重点人才工程,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供人才支撑。”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山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阳江结合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海洋产业、五金产业、蓝色旅游、海洋食品等产业,全面实施“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引育并举,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在促进区域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实施五金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方面,建立“政校行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组织12家五金刀剪骨干企业与中国钢铁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联盟,促成“全国五金刀剪产品研究评议基地”正式落户阳江。
阳江市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高端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提升人才层次和质量的同时,注重扩张人才队伍总量和规模,紧扣“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人才需求,统筹兼顾各个层次、各个门类的人才需求,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才的协调发展。如在海洋食品人才培养工程方面,引进了中科院南海研究所罗非鱼精深加工创新科研团队,建立海洋食品人才工作站5个。
创新工作模式,坚持人才发展长效。在实施海洋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方面,由阳江市委组织部牵头,依托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等单位的科研力量,成立了“阳江市海洋人才培养与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经济日报记者/张建军
(原载2018年6月5日《经济日报》)
东大寺社区趣味运动会 喜迎妇女节
房企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中海恒大万科稳居三甲
市旅发委授予包头海洋世界“包头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孝陵卫东沟沿岸雨污分流将启动 涉34个排水户
打赢蓝天保卫战 开福区20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动起来
广东阳江围绕产业引人才
用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
好神奇!这辆车能追着“微尘”走 随时监控污染源
市住建委组织召开全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培训会
百灵庙客运站加强恶劣天气安全行车管理
教育2030背景下的扫盲与技能开发国际研讨会举行
男婴早产3个月身长34厘米重一斤半 医护一对一照顾闯重重关卡
多重因素拉升居民消费需求9月CPI环比上涨1.3%
咸阳大讲堂举行《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专题报告会
喜讯!市住建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获评全国住建系统先进集体
鹤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岗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18年度湖北“三支一扶”计划启动招募15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
我市开展夏季室内空调温度控制专项监察
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关于汉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空调及管网改造采购项目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