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泥泞小道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早已变成了一栋栋漂亮整齐的农家小别墅,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种田能手到职业农民……回忆起40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年65岁的裕安区江家店镇华祖村永裕庄园负责人刘永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到土地后积极性明显提高,当时他家里分到了4亩多的责任田,每年除去各类农业税收、上缴国家公粮,粮食仅能填饱一家4口人的肚子。
“刚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家每亩水田一年只能收400斤稻谷,现在每亩至少也在1200斤以上,更令我们农民高兴的是,2006年国家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现在种田国家还给予各种粮补。”刘永发高兴地说,如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扶贫成绩斐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就陆续有人开始进城务工了。刘永发走出了村里,他一个人来到六安城区九里沟附近,专门帮别人拉板车,妻子在家里经营一个代销店(小卖部),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在村里办起了砖窑厂,从此不仅一家人生活渐渐地好了起来,而且村民们建房子都流行盖砖瓦房及砖墙瓦顶的构造。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也要到外面去看看。”1992年,刘永发随着打工大军南下,他怀揣梦想来到了浙江杭州,从普通工人做起。1993年,他成立了六安市裕杭劳务队,用两年的时间将十几人的队伍发展到300多人,创立了裕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外创业有成的刘永发,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随后,刘永发将自己打拼经营的公司交给了儿子,毅然返回家乡。
“我们全村土地现在流转了2000多亩,村民们回村创业的大大小小企业现在有20多家,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1578元。”刘永发乐呵呵地说,华祖村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位于5个村的结合部,过去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全部是“靠天收”,被村民们调侃为无水、无路、无电的“三无村”。改革开放40年来,村庄逐渐在变化。2013年10月,他在本村牵头建设永裕中心村,做到家家有屋顶光伏发电、户户有微田园的村居建设格局。2015年,永裕中心村被命名为六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省级中心村。
2013年,刘永发联合当地14个种植大户和7位农民代表,成立了安徽省首家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涵盖江家店镇张墩、林寨、芝麻地、挥手、华祖5个村,4.3万亩耕地,2万多名群众。水利合作社实行24小时随叫随到服务,实现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农田水利管理新模式。
“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刘永发开始了新的土地“改革”,他通过互联网+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在线化、农民应用普及、农产品上网、电商改造农村等方面大胆进行了尝试。永裕中心村大力推进智慧农业,真正实现能利用云平台对一块块智慧农田进行数据分析,为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农技服务等提供科技支撑,实现了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土壤整治全覆盖,有机肥生物农药疫病防治全流域,智能配肥精准施肥全地块,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全过程,人工除草全方位。优质水稻经过自动化烘干、智能化储藏、精细化加工生产出的大米顺利通过环境、水、土壤、大米检测绿色认证。
“我们现在通过打造智慧农田,生产出来的有机绿色大米销售价已达到40元/千克,亩产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收益,农村的发展大有希望!”刘永发兴奋地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一项项具体目标和举措,正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必将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传军)
万紫千红泗水滨
维护市场秩序打假初见成效
安利环保嘉年华周末会展中心开启 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奉献一场乐趣横生的环保活动
呼和浩特国土局赛罕分局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
突发!上饶一男子车内自焚身亡?原因仍是谜
农田里的“大智慧”
集贤县:坚决打好打赢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罗湖区新税务机构揭牌 坚持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山东代表团讨论向媒体开放 45家中外媒体聚焦山东发展
24小时新闻排行
杏子铺镇多部门联合开展综治法制宣传活动
武金良到经开区调研环境治理
减轻企业负担 提高办理效率
高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坚决打好我市脱贫攻坚战
我市召开第四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
慈利县领导检查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
请扩散!汕头Plus“爱心助圆大学梦”公益行动期待您的参与
沈阳120指挥中心接警9580次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敦促执行义务人在“雷霆行动”期间主动履行义务的公告
千岛湖又将新增一条“最美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