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技工强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思想对人才队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日前,市政府出台了《芜湖市人民政府支持技工强市建设若干政策规定》(以下简称《技工强市若干政策》),11月16日,市人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
   职业培训“终身化” 铺设现代职教“高速路”
   在充分学习相关文件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的基础上,市人社局牵头组织起草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立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从技工的培训培养、引进交流、多元评价、竞赛选拔、政策激励、平台支撑、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等环节入手,力求提出创新突破、务实高效的政策措施。
   《技工强市若干政策》包括十方面共二十五条政策措施,其中不乏新亮点和高含金量的激励手段:
大力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包括实施精准技能培训计划,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面向贫困劳动者、退役士兵、就业援助对象等重点就业群体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给予参训人员生活和交通补助。面向城乡普通劳动者开展订单、定向和定岗培训。拓宽终身培训通道,探索“互联网+”培训模式。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奖补机制。力争到2021年,全市技工总量达到48万人,其中具备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技工达到13.5万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多元办学,大力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开辟公办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一体化”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兼具工程技术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且有3年以上企业相应岗位工作经历的人员,可比照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办理聘用手续。推动建立芜湖市职业教育联盟(集团)。鼓励市内企业与学生、职业院校签订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对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支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动建设职业训练院。力争到2021年,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万人。
技能人才培养高端化 人才评价体系多元化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到2021年,培养高级技师和技师不少于3300名、高级工不少于2.5万名,按高级技师5000元/人、技师3500元/人、高级工2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培养单位或职工个人研修提升补助。到2021年,从企事业单位遴选100位技能名师,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按2万元标准给予名师一次性带徒津贴。选择一批大中型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按企业支付给职业院校培训费用的60%给予企业补助,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最高可达6000元,最长补助期限为2年。坚持高端引领,鼓励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加挂技工院校牌,到2021年,有条件的县可建设一所技工院校,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保持在60%以上。创建1所省级示范技师学院,并享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等待遇。
   扩大人才引进与交流合作。企业从市外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级技师、技师,根据引进方式和劳动关系建立形式,按企业支付给个人的工资薪金总额(税后)的20%给予个人补助,补助期限为3年。企业引进市外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选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选手,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安排在关键技能岗位工作的,按支付给个人工资薪金总额(税后)的50%向企业所在地政府申领引才补助,补助期限为3年。实施“海外金蓝领援芜”计划,每年从海外聘请一批技能专家到我市职业院校任教,按每人5000元/月标准给予援芜津贴。支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制造强国、职教大国培训。选派高技能人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能交流和帮扶活动,对交流帮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1-2万元奖励。
   推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建立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越级申报、技能等级直接认定制度。支持企业结合岗位需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引导职业院校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和学业水平测试。完善政府购买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机制,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建设,培育社会化评审专家队伍,实现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分离。
激励到点服务到位 打造适宜人才成长立业软环境
   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并落实优胜选手待遇。
   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对优秀的、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或奖补政策。市政府每两年评选20名芜湖市首席技师、10名芜湖市技能大奖获得者、10名“江城杰出工匠”,颁发荣誉证书,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
   强化载体平台支撑作用。对国家认定的每届世界技能大赛主、副赛集训基地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支持。建立省级、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支持。争创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兴产业省级综合竞赛基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新认定的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补助。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大力推行“技能+学历”教育,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对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收入分配方式。
   优化技能人才配套服务。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技能人才的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能人才落户政策,具备中级以上技能水平的市内农民工、外来劳动者,可在我市就业地按程序办理落户手续,其配偶、子女可优先享受公共就业、教育、住房等服务。加强技工强市建设组织领导,成立推进技工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相关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建立技工强市建设专项资金,等等。
   “《技工强市若干政策》出台后,我们将加大政策宣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既要做到简便快捷、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更要严格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和跟踪监督。” 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
   记者 陈旻 实习生 潘金铭

省委党史工办主任邢光龙在镇江调研党史工作
国内名家工匠经典作品展下周开幕
“中油”有爱 带彝乡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
市城乡规划局召开2018年第一季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部署调度会
深圳前海:以信用为核心进行跨部门协同监管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技工强市
海南破解环保"九龙治水"推行首问责任制
城乡规划批前公示——防城港海广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海滨城”变更后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我市召开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进会
改善营商环境, 要让企业有满满的获得感
牢记使命勇担当争做出彩河南人
广州老旧小区焕新颜 居民生活更美好
“夏秋航季”西安通航城市 将达到176个
多省份明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
杨浦区长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隆重举行“第十二届学习节”开幕式活动
龙子湖公安分局刑侦二队破获系列盗窃车内财物案
通山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护老”行动
中秋节烟台多部门加强整治“黑出租、路边摊”
我市推行公安部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 一证即办等8项便民服务新措施已到位
我市出“重拳”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