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铺就脱贫路 勤劳编织致富梦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贫困户管克彬父子的脱贫故事


24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村民管克彬已早早起床。来不及吃饭,管克彬便径直走向养猪场,那里还有大小数十头猪在等着他饲养。
“慢慢磨,慢慢做,吃得苦,日子总会好起来。”这是管克彬常说的一句话。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这个曾经贫困的五口之家,转而有了致富希望。如今,管克彬家中的母猪,已从1头发展到10头,其商品猪也从1头发展至上百头,而他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扶贫政策
送来脱贫希望
24日,天刚蒙蒙亮,管克彬已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为了不负好政策的帮扶,他心里憋着加油干、不松懈的劲。
来到养猪场,管克彬先卸下4袋玉米并磨成粉末,再加入饲料和水做成营养早餐。一个圈舍一个圈舍输送,直到8个圈舍都响起了猪崽们狼吞虎咽的声音,他才短暂松了口气。“只有把猪养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看着活泼的猪仔,管克彬陷入了沉思。
2015年,管克彬一家还居住在一间面积仅60平米左右的破旧木房里,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到2016年,管克彬因发展生猪养殖,加之市场行情好,他迎来了丰收。那年,家里房屋装修一新,又新添置了不少家具,孙女还第一次有了红包。2017年,他将商品猪从1头发展到上百头,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这一切来得太快,但却又在情理之中,管克彬回想起自己的脱贫路,至今仍不免感慨。
2016年前,管克彬还是民胜村的贫困户,家里有五口人,夫妻二人、儿子儿媳和读小学的孙女。因为妻子是聋哑人,自己也身有残疾,管克彬只得在家种地,维持基本生计。
虽说家里养着猪、牛、鸡等,但由于缺乏技术和产业发展资金,以及劳动力不足,以致2015年底,全家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000元。儿子管术清为减轻父母负担,18岁便开始在当地煤矿打工,这一干就是10年。后来煤厂式微,管术清又在当地砂厂谋了一份工作。然而,每月工资除支付一家日常用度后,便所剩无几。
如何增加收入?管术清想到发展生猪养殖计划,他认为,这是把劳动力转变成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也是维系一家人生计的指望。不过,碍于囊中羞涩,采购母猪、建圈舍等行动,却迟迟未付诸实施。
2015年,在重建政策帮扶下,管克彬将原来平房加盖一层。此后,一家人搬到二层居住,又将一层原住房改造成养猪圈舍,将母猪从1头增加到6头。
2016年初,民胜村驻村工作组帮助管克彬争取到4万元养猪项目补助,资助其采购养猪场建设材料。为节约建设成本,管克彬整天在工地忙碌,管术清也抓紧闲暇时间到工地帮忙。那年,管克彬光卖小猪就收入7万多元,并顺利脱了贫。
勤劳肯干
编织致富梦想
“当时儿子把婚房改成了圈舍,每天工厂下班后,都要到猪圈忙上一阵才回家。我们都笑他,干脆搬张床到圈舍里算了。”管克彬说,因为有脱贫信念和决心,全家人都特别有干劲,孩子们也很能吃苦。
管克彬父子苦干、实干,远亲近邻看在眼里,往往等不到猪崽出栏,其养殖的猪崽就被预订光了。“哪家要买,我就在本子上记下,免得忘了又卖给别人,失了信誉。”管克彬说。
与管克彬家有往来的村民都知道,这家人做人厚道,就是种别人荒废的土地,也不忘收获季节给户主送一点新鲜大米以表感谢。
管术清说,他从父母处获得最深刻的教育就是“慢慢磨,慢慢做,吃得苦,日子总会好起来”。因为自己也是从贫困户一路走来,所以对村里的特困孤寡老人,他们会免费提供猪崽。
“我的想法是,3到5年内,形成自己的养猪规模,对于有意愿的贫困户,可先为他们提供猪崽,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谈到下一步发展计划,管术清说,他希望在不断扩大养猪规模的同时,能成立合作社,吸纳全村父老乡亲为社员,并免费提供技术,解决销售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让大家能一起致富。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

巴州区强化税收风险防控
体验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野生动物不能乱打有人套7只“野鸡”被判刑5年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双联双创”推动我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机关党建资源下沉 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一季度巴州区财税结构逐步优化
养猪铺就脱贫路 勤劳编织致富梦 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贫困户管克彬父子的脱贫故事
坚决整改建立机制压实责任 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
江阴县级集成改革试点赋权清单通过
列入4月浙江好人公示名单,这名老师不仅育人也救人
贵阳市交管局:驾考科目一首个社会考点启用
省农业委、国土厅农垦改革发展调研组来株洲调研
携手保护生命之河留住江豚一抹微笑,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成为全国第三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
59岁女子打针时与护士起冲突 当事护士已被辞退
演技精湛 舞美大气
上杭:“e龙岩”助推网上办事进入快车道
市交通运输局全力保障国庆期间旅客运输安全
开元办:强力推进旱厕治理 打造洁净美丽开元
户外夏令营 让孩子尽情撒欢儿
奉贤区人社局召开了2018年度劳动能力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培训会
市政协十四届五十次主席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