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18日电(记者侯文坤)“荒了七八年了,终于要变了!”望着满山小树苗,湖北省崇阳县路口镇桥边村村民孙桂明说。
“以前就挑地方种点小麦、红薯,只够自己吃,带不来收入!”孙桂明说,由于山高坡陡,造林难度大,村子周边大片荒山长年与芭茅、石头为伴。
去年底,一条30余公里长、5米宽的林间作业道修通,县林业局引进铭秀绿化公司,将村周边1.2万亩荒山改造成混交林基地。目前已栽种油茶、枫香、女贞、杉树苗等近万亩。
“公司抚育管理3年,验收成活率达到85%后,整体移交给荒山权属所有者。”铭秀绿化公司负责人陈立明说,基地可吸纳8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未来将带动农户增收600万元以上,公司3年下来每亩可获900元造林补助和管护金。
未来3年,孙桂明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学习抚育管理林地技术。“家里30亩荒山地种上了杉树、无患子,间伐时还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孙桂明说。
今年春天,崇阳县很多企业、造林大户、农户忙碌在荒山坡上,全年将有4.93万亩荒山披上新绿。
崇阳是湖北“精准灭荒”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湖北启动“精准灭荒”3年行动,全省生态敏感区连片10亩以上、其余地区50亩以上的荒山被纳入,力争到2020年完成208万亩荒山造林。
湖北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精准灭荒对象大多是高山、远山、茅草山、石头山,是“硬骨头”。今年以来,各地抢抓造林黄金季节,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将一排排小树苗扎在荒山上。
在这场开荒植绿热潮中,不少地方通过推进荒山绿化,再现乡村过去原生态自然风貌。在保康县寺坪镇简家坪村,60度以上荒山栽植了柏树、李树、栾树等,描绘出一幅未来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乡村森林景观。
“消灭”荒山的同时,还有的地方巧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基地、林业观光园和采摘园,配套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乡村观光游等新型产业,给乡村发展提供生态和产业支撑。“穷山沟要变样,感觉有奔头了!” 孙桂明说。
市国资委举办意识形态宣讲会
让便捷优质的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苏树伟走访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家庭
学雷锋日 缅怀雷锋
新华小学开展朗读比赛
津市市召开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暨招商引资与产业建设专题讲座
湖北:“精准灭荒”让荒山披绿装
禁放烟花爆竹 新街口街道在行动
南平全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推进会召开
假期出行避开这4处收费站 高速公路设7处事故快处点
嘉定财政投入1000万元支持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
人民摄影“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海口揭晓
县科技局三项措施推专利工作
节期反扒工作见成效
西宁市城西区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防御超强台风抢险救援演练
或因一句玩笑引发血案 经家人规劝嫌犯前晚投案自首
怀远县编办扎实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梳理规范工作
整治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 孩子们应尽量少吃这些食品
日照:建设“幸福公路” 助力乡村振兴
刘志仁:分析情况找到差距传导压力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