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武术精神——“无敌小子”钟志军的武学之路


  暑期,在临川区书香华府旁,每天都会看到一个硬朗的汉子领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练习武术,一招一式,尽显功力。他个子不高,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处处彰显着一位武者的宽厚与仁爱。他就是曾两次获得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获得第七届全运会散打团体冠军、获得世界散打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的钟志军。
钟志军1973年出生于临川区温泉镇,自幼酷爱武术。他模仿着电影里的武术招式进行练习,学会了用手倒立行走、劈叉、空翻等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为了锻炼耐力,每天早上他还将沙包绑在腿上跑10公里左右,一跑就是两年。
16岁那年,他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河南嵩山脚下的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练习散打,开始了学武之路。“当时的训练条件比较艰苦,每天清早必须山上山下往返跑几个来回,每趟下来有6公里以上的路程。”钟志军回忆起当年的日子感叹道,每天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大,每顿却只有两个馒头吃,同一批训练的几个伙伴因为不合格被淘汰了。他却凭借着一股不放弃、势必学好散打的精神力量支撑下来。
钟志军由于起步晚,个头小,根本不是其他学员的对手。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每天下课后就跑去看学校最好的班级训练,记住他们的方法,然后跑去麦田里练习。经过半年的训练,钟志军的武术成绩突飞猛进,被选到了最好的班级,他也成为教练们重点培养对象。
1990年,进入武校训练才一年多的他就获得了参加郑州市武术散打争霸赛的资格,最终获得了霸主的荣誉。首战告捷,武校安排钟志军前往河南省上街区航空运动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
1991年8月,钟志军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的第一届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上,技压群雄夺取48公斤级冠军;1992年和1993年四川成都举办的两届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都获得了48公斤级别冠军;1993年8月,钟志军在第七届全运会上荣获散打团体第一。在三年内获得了四次全国以上级别比赛的冠军,钟志军被武术杂志《少林与太极》评为“无敌小子”。
当时,钟志军已经入选了中国国家散打队,凭借着一次次获得的冠军荣誉,成为了一名国家武英级运动员。武英级是中国武术运动员的最高等级,也称“健将级”,此时的钟志军可谓功成名就。
获得多次冠军后,钟志军在圈子里也算小有名气,香港和陕西的电影制片厂邀请他去拍摄电影。但他还是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立志传承中国武术散打的精髓,坚守武德之道。
钟志军退役后,回到家乡创办了武术俱乐部。习武之人应把武德放在第一位,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好勇斗狠,钟志军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课便是武德。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既能强身健体,也能培养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品格。钟志军一直记着儿时对武术的喜爱和追求,坚持着自己的武学之路,弘扬中华武术拼搏、奋进的精神!
刘文平 本报记者 潘四平

我市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
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的亮点
丰城烟草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利川市文斗乡碑梁子村民有了脱贫产业
市国资委加快推进政府投融资公司清理整合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武术精神——“无敌小子”钟志军的武学之路
梅列区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引领乡村振兴
城步扶贫小额信贷助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武夷山市扫黑除恶专项巡察组向村民了解相关情况
西宁912个村156个社区将配齐专职纪检委员
神头二电厂凝聚工会新动力 助力企业和谐发展
与时俱进高水准办会 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超燃!《厉害了,我的国》在丽水热映
【美丽梅州摄影大赛】梅城足球文化公园初具规模
“新昌—佛教中国化发祥地”座谈会圆满举行
普洱市纪委市监委通报11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
五原路社区开展“粽香端午情满社区”送粽子活动
新店子镇加强112道路沿线清理整治工作
湛江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海河英才”招聘会举办 近5000名求职者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