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情缘难舍 资阳李家人寻找宜宾“罗家人”


两家人在1961年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宜宾的罗姓亲人给予我的父亲以及我们几兄弟的关爱,让我们终生难忘。现在,我们想要找到他们当面致谢。”8月15日,居住在成都的李中玉老先生在电话中激动地说。
今年75岁的李中玉原是资阳人。上个世纪初,李中玉的父亲李昌祥参军入伍后,与一位宜宾籍罗姓军官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的几十年间,两家人互相帮助,彼此支撑度过了艰难岁月。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两家人失去了联系。如今,李中玉和3个兄弟都已退休,希望能够找到罗姓军官的后人,“将珍贵的情缘继续下去”。
一则网帖引来网友关注
8月11日,一则题为《追忆与思念:一对抗战官兵的生死情缘》的网帖,引发了许多宜宾网友的关注。
网帖的作者李诗信,在文中深情地回忆了父亲与一位宜宾籍罗姓军官的故事。
1928年,年仅14岁的李昌祥参军入伍,成为驻防资阳的宜宾籍罗姓军官的勤务兵。了解到李昌祥父母早逝,罗军官给予了他父亲般的关爱,并为他取名“罗文明”,寓意“当一个文明人”。
此后,罗军官与罗文明作为川军将士出川抗日。在战场上,“父子俩”出生入死,互相支持。李昌祥也一直使用罗文明这个名字,直到新中国解放。
在《追忆与思念:一对抗战官兵的生死情缘》帖子末尾,作者附上了自己及兄长的电话,希望广大网友和媒体帮忙,能够寻找到宜宾的罗姓“亲人”。
兄弟四人一同“寻亲”
李中玉说,网帖是其三弟李诗信所写,“我们兄弟四人退休后分别居住在成都、内江和资阳等地。”
李中玉回忆,1960年12月底,父亲去世。一个月后,罗军官的夫人、儿子和孙子,从宜宾前往资阳,给了李家兄弟无微不至的关怀。两家人一起合照,并题名《三代合欢 春节留影》。
“当时家里经济困难,我在外打工,没有见着他们。1962年,罗军官的儿子罗叔叔再次来到资阳,专门鼓励我要努力工作,带领一家人好好生活下去。”李中玉想起50多年前相见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那时我十七八岁,四弟才一两岁,父亲的过世,让我挑起了家里的大梁。罗叔叔的鼓励,对我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希望能在宜宾再次团聚
遗憾的是,1962年会面后,李家人和罗家人就失去了联系。
“如果罗叔叔健在,应该有80多岁了。他的儿女,也有60来岁了。”李中玉说,由于母亲已经过世十几年,罗军官、罗叔叔的名字都不知晓,因此寻找起来十分困难。
目前,李家人手中留存的仅有1961年拍摄的那张两家人的合照。因此,如果读者朋友看到照片,认识上面的人,可以致电13708238465、15308382316、15775121901与李中玉及其家人联系。
“一旦找到罗军官的后人,我们四兄弟会马上来到宜宾与他们团聚。”李中玉说。(记者 刘佳)

【二道区】市、区领导督查调研二道区裕民路道路工程征收工作
富锦市召开2018年秋收启动暨秸秆利用现场会
平南南站开启“刷脸”进站模式
孙云飞春节期间在霍山金寨深山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 集聚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商洛学院·市博物馆实践基地挂牌
半世纪情缘难舍 资阳李家人寻找宜宾“罗家人”
应办为环卫工人设爱心驿站
将正常福利堂堂正正发到位
沈抚县委旧址的恢复和建设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
打通临终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受好评
唐山医保局答疑异地直接转诊与直接结算有何区别
女教师发表论文心切 轻信网上宣传向杂志投稿被骗
[猇亭]持续开展“打畅顺”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
2017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开幕 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引领制造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牡丹之歌》曲悠扬 流光溢彩洛阳城
第一次砍油菜
鹰潭市2017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正式启动
小店区科技局传达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情况报告
宁远县印山小学:发挥“电子书包”优势 构筑智慧课堂
六亩塘镇除“四害”清“死角”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