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规划引领 打开新时代的筑梦空间


  记者 张 颖 叶晨雯 通讯员 蒋 涛
大城筑梦,未来可期!
绿色空间相连,河湖水系相通,树木草坪环拥,蓝天绿地辉映……刚刚过去的2017年,聊城市高起点规划,着力拉大城市框架,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整体形象,一幅“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壮美画卷跃然纸上。
规划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大计,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一年来,我市编制完成了全域水城等系列专项规划,加快实施徒骇河与古运河、周公河水系连通以及东昌湖与铃铛湖、莲湖连通的三河三湖连通等工程;编制完成了38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规划以及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排水、城区加油站、城市停车设施、城市综合交通、水上公交、城市地名等16项专项规划……一项项规划镌刻着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引领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聊城人更多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活力,更多地看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笑脸。
突出特色,绘就总体发展蓝图
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城市建筑千篇一律、“马路拉链”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生活环境差……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的“城市病”令人担忧。
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的顽疾?聊城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理清发展思路,大手笔谋划生态宜居城市。在“一城四区”竞相发展的态势下,确定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五区、多组团”的空间结构,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聊茌东”都市区发展规划;突出水城特色,编制完成全域水城等系列专项规划,加快大外环建设,实施三河三湖连通工程,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全方位拓展了发展空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背景下,聊城市春潮涌起,发展的雄心驱动着时代的车轮。城市总体规划是全省17个设区市中第二个得到批复的新一轮总规,为我市加快发展赢得了先机。此次总体规划确定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中国江北水城,冀鲁豫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30年城市规模为:180万人,建设用地205平方公里。大手笔的城市规划全面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绘就了发展大蓝图。
各县(市)也全面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临清、阳谷、冠县、莘县总体规划成果已按程序报省政府;茌平总体规划正在进行部门审查;高唐、东阿已经完成总体规划纲要。
同时,编制完成中心城区东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凤凰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嘉明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旅游度假区分区规划调整和二期控规编制,完成了高铁站前区控规招标设计任务书及现状测绘。启动了开发区原普济药业地块和高新区九洲洼地块城市设计、南湖区域地段城市设计、凤凰苑植物园景观规划和青年渠双修规划设计等。
注重民生,城市发展惠及百姓
去年8月29日,聊城运河水上巴士开始试运营,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特色。根据规划,未来的水上公交将形成“一环一带、四湖联动”的总体格局。
水上巴士的规划运营是聊城专项规划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市完成了东昌湖景区景观提升规划,为将东昌湖景区打造成为以滨湖休闲度假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城市中心综合性中央公园提供了规划指导。同时,为城区道路交通整治、农贸市场整治以及30处总面积约290公顷的棚户区改造项目,30个总面积约92公顷的城区校改项目做好了技术服务工作。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聊城的突出特色。为了更好地做好历史保护文章,我市编写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米市街、大小礼拜寺街等2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这些规划成果将为聊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旅游度假区,“一校三馆”项目备受关注。市委党校、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项目规划在水城大道以西、徒骇河西岸,近邻1000余亩的凤凰苑植物园和徒骇河水系景观带及规划中的近5000亩的望岳湖,北可与古城区遥相呼应,与市民活动中心、奥森体育公园等一起构成沿徒骇河一条公共设施文化带。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提升科学规划水平,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为周转房项目、市政务中心、医养中心、革命烈士陵园、“一校三馆”、“三所一队”等重点项目及时提供了高水平的规划保障。
发展反哺民生,规划的“触角”就要向偏远落后的乡村延伸,让农民分享到更多的发展红利。在乡村规划修编过程中,全市编制完成镇(乡)总体规划78个,完成任务的76.4%。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其中高唐、茌平、莘县、东阿、冠县已编制完成,《高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0年)》获国家级示范规划。444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招标或合同签订,完成年度任务的46.2%。全市253个村庄上报省住建厅作为规划试点,《莘县苏堂村村庄规划》和《高唐县花园村村庄规划》入选省级村庄示范规划。目前,第三批5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档案已编制完成,启动编制第四批5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绿色发展,规划追寻“诗意栖居”
诗意的栖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对美好家园的梦想。今天的聊城,城市绿化赏心悦目、精致美丽,城市功能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城市内涵品位上乘、气质独特。
家住花园路园东小区的退休教师车春杰,义务宣传低碳生活多年,是邻居眼中的“低碳达人”。他对聊城近年来公共交通的发展印象深刻:“新能源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公共自行车就在身边。这几年,咱们聊城的公共交通更绿色、更便民。”
“绿色”不仅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且正在成为每一位聊城市民努力践行的生活方式,并融入到城市规划发展的血脉中。
目前,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做好“水”的文章,抓好京杭运河聊城段保护开发,推进“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水域景观、沿河绿化”,实现河湖相连、水系相通,打造全域水城;做好“绿”的文章,全面抓好城区、水系、道路、村镇、农田林网绿化,扩大绿化规模,提升绿化水平,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做好“洁”的文章,以治理大气污染为重点,严格工业项目准入,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城市发展不断加快,规划要起到龙头引领作用。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我市不断强化规划审批信息技术运用。建设完成“规划审批电子系统暨聊城市智慧规划‘大数据’平台”,整合原有三维辅助决策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及各系统数据库,建立了“大数据”中心、“一张图”系统、高速查询系统、会议管理系统等,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示范工程。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600多万群众见证着聊城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的城市定位,成为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一个河湖环绕、繁花吐艳、绿意葱茏的美丽聊城,正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

风清气正好扬帆——看咸安如何用好巡察利剑
武警部队举行庆“八一”文艺创演
富县信访局召开信访事项办理自查自纠会议
青岛高企总数达到2039家 高企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率达89%
省交通运输厅徐敬启副厅长来淮检查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聊城:规划引领 打开新时代的筑梦空间
清华大学出版集团一行到龙安区进行考察
耶路撒冷美国新使馆今“开张” 巴以和平又添波折
市林业和园林局召开下属园林企事业单位上半年工作总结座谈会
世上最爱我的人,你慢点老!
芦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开义到太平镇召开第三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
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融合创新看广东
用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市发改委召开党组中心组第四次集中学习暨第四期发改大讲堂
孙政才受贿案一审开庭
税海扬帆梦想起航—————写在承德市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首场攻坚战圆满收官之际
1—2月我市外贸进出口运行回稳向好
省农业厅来博兴县督导农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邵东县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业务培训班
我市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