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老漂一族”现象透视:放不下的孙辈 融不入的城市


出门了,老人一手牵着两个孩子。
    3月10日上午,难得有个初春的暖阳。在市区城北的一个小区里,60多岁的张红林坐在阳台上,边晒着太阳,边陪3岁多的小孙子画画。屋里忽然传来了婴儿的哭声,张红林连忙叮嘱了小孙子几句,匆匆赶到房间里拿起了温奶器里的奶瓶,抱起躺在床上的小孙女喂奶。从2014年女儿第一次怀孕开始,张红林离开六安老家到宣城,已经生活了4年。
    在宣城,像张红林这样的老人并不少,他们多半因为要照料孙子孙女,帮儿女料理家务,离开了生活半辈子的家乡来到宣城。随着生二胎家庭的增加,这样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到宣城的感觉如何?生活还习惯吗?记者近日对这样的“老漂族”进行了走访。
    现象:老漂队伍日渐壮大
    3月9日下午4点10分左右,虽然离放学还有十来分钟,宣城市第八幼儿园门前已经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站在高处的花坛边向园门口望去,一半以上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不少老人的手上还拿着小糕点和玩具,做好了“冲刺”的准备。
    一位穿着红色冲锋衣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手拿着一只大红色的“愤怒的小鸟”气球,另一只手还提着一塑料袋青菜。“气球是一大早送孙子上学时答应给他买的,青菜是来之前顺路到银城菜场买的,准备晚上烫火锅吃的。”老人的湖南口音特别浓重。
    “还有个孙女在附近的十一小读一年级,女婿女儿都在上班,老伴在家准备晚饭,只有我来接喽。”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告诉记者,女儿在芜湖念的大学,毕业后和宣城的男友一起考到了宣城上班,他们夫妻俩从女儿生了大宝以后就来到了宣城。“我和孩子他妈结婚比较迟,大宝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女儿怀孕之后我和妻子一起来到了宣城照顾他们,7年多时间过去了,我也算半个宣城人啦,宣城的大街小巷我都熟悉得很,有时候别人问路我都指的头头是道。”这位老人还告诉记者,就他居住的小区里,从外地或者乡下到我市城区带孙子的老人就有十多个。“虽然像我这样跨省的不多,但是周边城市特别是宣城各县来的真不少。”
    记者在八幼门前随便问了问,就发现从外地来到宣城的老人不在少数,而记者的朋友、同事身边,说着不同口音抱着孩子的白发身影也在逐渐增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虽然他们生活上衣食无忧,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宣城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座缺少亲人圈和朋友圈的陌生城市。

2018年镜湖区初中招生区域划定
延安市气象台2018年08月21日23时48降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网联来了不影响网络支付速度 第三方代扣更规范
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再添荣耀---淄博市教育系统四个单位被表彰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徐州市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
宣城“老漂一族”现象透视:放不下的孙辈 融不入的城市
没有窗户、缺少消防器材,部分不具营业资质 密室逃脱,冒险之余有隐患
市民网上留言举报违规养犬行为民警三次上门处置化矛盾于无形
电网“低谷”时段的“高能”效应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
探访神秘的西藏古格王国遗址
《罗圩乡繁荣路夜晚黢黑一片》后续——宿城罗圩乡繁荣路路灯修好了
太康张思民寄语城郊乡党员:牢记宗旨 不忘初心
岳阳市开展“僵尸车”清理整治行动
市民政局2018年第3次局务会议明确3月份3项重点工作
乡村也能畅快上网 113个试点村通光纤
岐山:用制度创新贯通基层党建“脉络”
【关工委】城中街道龙城社区青少年校外学习站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报告会
上合青岛峰会让世界倾听时代强音
永春县市场监管局开展“5.20世界计量日”系列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