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将至 那些“围城”外的单身深圳人都怎么乐活?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唱k,已成了独立乐活主义者的生活常态。他们认为,独处的时间能让人有更多的思考,找到真正对他们重要的东西。
独自生活的人们在饮食上越来越依赖于外卖,“一人食”也成日常。
莲花山相亲角,铁栅栏内侧布满“征婚启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天(8月17日)就是七夕,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天上的人成双,地上的情侣们也不失浪漫地将这个节日过成了中国的情人节。男人早早预定好烛光晚餐,买好礼物,女人精心地挑选了美丽的服饰,线上线下的商家都绞尽脑汁设计好了五花八门的七夕营销方案。
不过,最近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有趣的数据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的人有301.7万对,比5年前下降近三成;而离婚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办理离婚登记的人数有97.2万对,5年前,这个数字仅仅是69万对。
在这个甜蜜的日子到来之际,让我们去看看,那些“围城”之外的深圳人,生活是怎么样的?
佳期如梦
想要择偶并不容易
闷热的中午,莲花山公园游客稀少。宁静中,唯独坐落在莲花山脚下的相亲角热闹不减。
树荫下,三三两两的大妈大伯扎堆在一起,他们挥舞着折扇,吃着水果,要么闲聊家里孩子的近况,要么互相指导怎么把征婚启事写得更加专业。说话归说话,目光却总是飘向走进相亲角的年轻男女身上。四周铁栅栏内侧,用绳子和胶纸固定着上百张a4纸大小的征婚启事。它们按征婚人的年龄划分成“七十年代男区”、“七十年代女区”、“八十年代男区”等,没有抢到好位置的只好挂在其他空余的地方。
朱阿姨坐在石板凳一角,翘着二郎腿,头顶上方的树枝恰好遮挡住正午的日头。她从布袋里掏出一个水杯放在身旁,接着又掏出一个玻璃饭盒,抽出筷子,打开盒盖,里面装满了早上备好的饭菜。朱阿姨住得远,来一趟要耗费一个小时的车程,为了节省时间和路费成本,她只好自备午餐,在莲花山相亲角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一星期来“打卡”三四次,目的就是为了给女儿相个好小伙。
朱阿姨的女儿33岁,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由于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谈婚论嫁的男朋友,让当妈的朱阿姨尤为着急。前些年,她跟女儿提起来莲花山相亲角,女儿不让。拖到33岁,朱阿姨又向女儿提起相亲的事,这才征得同意,“她自己心里也有点急了。”
但要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即便如此,朱阿姨仍然不愿放低挑选女婿的标准,“长相要过得去,身高不低于一米七,房子车子先不说,毕竟我女儿有房,但月收入绝不能低于一万,要不然两人以后怎么过,抚养孩子也要一大笔钱的。”朱阿姨一项一项细数着未来女婿的条件。
其实不止朱阿姨和她的女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择偶标准,这已成为当下许多人不急于步入婚姻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珍爱网近日发布的《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买不买房成为婚事里重要的话题,近8成的单身女性要求结婚必须买房,但仅有4成的男性认为婚前必须买房。至于房子应该写谁的名字,数据显示,56%的单身男女认为两个人的名字都要写,32%认为需要双方家庭协商后决定,11%认为谁出钱写谁的名字。除了观念要求、择偶要求、结婚要求,还有婚聘要求、婚礼支出、婚后掌财等因素也是许多单身男女在婚姻大门之前思前顾后的因素。
或许,正是因为种种不愿将就的心理,才让婚姻成为许多单身男女又爱又怕的东西。
围城之外
也有人还不想进去
钱钟书在作品《围城》中,曾将婚姻比喻为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深圳,有些单身男女因为不想将就而迟迟未能进城,但也有城外的人不想进去。
“我其实很享受孤独,独处的时间能让我思考更多,找到真正对我重要的东西。”24岁的小亭(化名)说,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唱k,已成了生活常态。周末出行时,如果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又与朋友约不到合适的时间,她就自己去做。“偶尔我也会约朋友吃饭,但休闲的时候,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小亭说,在旁人眼中,“独自看电影”这件很孤独的事情,对于小亭而言,却是她最喜欢的放松方式之一。
小亭的母亲总担心,“孤僻”的小亭会孤独终老。其实,外表可人、声音甜美的小亭并不乏追求者。但大二那年的短暂恋情无疾而终后,小亭便选择单身至今。不再选择进入恋爱状态是因为,小亭在单身生活中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大学四年,小亭就瞒着家人,利用周末、假期,独自将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和学校周边的城市都游了个遍。回忆起来,小亭认为这是一笔很宝贵的人生财富。“现在工作了,才知道想出去走走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回想起来,幸亏是一个人,才能说走就走。”小亭说,其实一个人更能好好享受生活。“独自去图书馆看书,独自看喜欢的展览,只要能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投入其中,真的会非常惬意。”如今,已工作两年的小亭也将大部分的假日用在旅游上。今年国庆,她将独自前往宝岛台湾旅游,在这块四面环海的土地上感受台湾的独特韵味。
许多像小亭这样的人,也把自己称为“独立乐活主义者”。《中国统计年鉴2017》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规模达到2.4亿,这一数字已然超过了俄罗斯与英国的总人口之和。
在民政部日前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里也可以发现,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发生了明显变化。2002年,我国的结婚率为6.1%,此后几年,该组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在2014年开始下降。2013年至2017年之间,我国的结婚率由9.9%降至7.7%。此外,我国的离婚率也由2002年的0.90%逐渐攀升至2017年的3.2%。根据民政部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数据,全国结婚登记的人有301.7万对,比5年前下降近三成;离婚人数却有97.2万对,5年前,这个数字仅仅是69万对。
生活模式
“既单又群”感受温馨
网络上有一句话十分火——“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随着单身人士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兴起的社区型长租公寓受到了青睐。这种公寓既保障了单身人士拥有绝对的私人空间,同时提供了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流的平台,这种“既单又群”的生活模式就像缩小版的社区生活。
晶报此前曾有报道,2014年起,魔方公寓、自如、you+国际青年社区等长租公寓运营商先后进入深圳,带来一种新奇、多变、有趣的租住方式。这种公寓不但提供统一设计装修、统一的品牌家电家具,配备专门的管家、保洁和维修人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看房、交租和维修申报。相应地,这些风格时尚的长租公寓租金并不便宜,而且对租客的选择上也有一定要求,如“自如友家”合租产品,一般不面向40岁以上的中年群体;you+强调“三不租”,即“结婚带小孩的不租,45岁以上人群不租,不爱交朋友的不租”。
即使如此,28岁的潇潇(化名)还是在去年搬进了南山区的泊寓,因为对于她来说,比起生活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吸引她的是公寓有家的感觉,“对于我们这种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家是一个有些距离的词,尤其是当你独自生活的时候。”潇潇来深圳5年了,搬过3次家,尝试过与陌生人合租,也独自居住了两年。合租的时候,因为室友是一对情侣,在面积本就不大的房子里,总有许多不方便,而一个人住又让她时常感到孤独与不安。
当潇潇住进长租公寓后,终于有了一种家的感觉。“社区里有健身房、投影室、公共厨房,大家既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又有交流的公共区域。”潇潇说,住在公寓里的有一部分都是像自己一样单身的年轻人,除了工作和娱乐,很喜欢交朋友,下了班大家常常一起打桌球、玩狼人杀,很快就熟悉起来了,现在回到家,一个人觉得孤单的时候,就出来公共区域转转,总会遇上一两个能聊聊天的朋友,再约着一起去吃个夜宵喝点小酒,什么消极的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独立乐活
“单身经济”无限商机
每逢七夕到来,各类促销优惠不断,一些独具特色和创意的购物活动也粉墨登场,刺激着情侣们的消费,形成了一种节日特有的“浪漫经济”。情侣套餐、情侣包厢、情侣服饰……连买饮料和冰淇淋,都是第二份半价,不管是否在七夕这种特殊的节日,一个人好像总是若有似无地遇到一些“歧视”?
其实,近些年来,随着“独立乐活主义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不少商家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放在情侣身上,“一人食”、“独自旅行”、“迷你单人冰箱”等主打“一个人”的产品开始占据市场份额,“单身经济”正在悄然兴起。
“单身经济”最初由经济学家麦卡锡200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起初为“单身女子经济”概念,所指的是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如今这个群体已不再特指单身的女性,而是体现出了单身群体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带来无限的商机。
携程旅游数据显示,独自旅行的人数从2014年到2016年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大多数独自旅行者认为,“一个人的旅行”能够满足其精神需求,提升生活幸福感。淘票票数据也显示,自2015年起,单人观影的订单量逐年增加。一位影院负责人告诉晶报记者,到电影院看电影是大多数情侣约会的首选活动,但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自观影。
而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生活,快速紧凑的工作节奏使得人们的时间不断碎片化。独自生活的人们在饮食上越来越依赖于外卖,“一人食”也成了日常标配。美团外卖消费数据显示,一人份餐饮在美团外卖平台的订单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的一人份餐饮日均单量较去年相比增长了43.75%。据饿了么的数据,2018年单人外卖的订单数量也较去年增长了26%。
记者在走访时就看到,一家知名比萨店推出了“一人食”套餐,提供与普通比萨相比分量更小的比萨。一位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门店位于商圈附近,中午总有不少独自前来用餐的顾客,经常能听到顾客抱怨比萨太大,只能吃一半左右,剩下的都浪费了。“这次推出的一人食套餐,正是为了让顾客更好地享受午餐,这样单人就餐时既能尝到好吃的食物,也不会造成浪费。一个人也能自在地吃比萨。”该负责人说。
部分餐饮店对于独自消费的市民也有额外的关怀。一位知名火锅店的服务员告诉记者,每天大约会有四、五个人独自前来吃火锅。对于单身的顾客,该店会赠送小礼物,或是提供“陪吃熊”。“当发现顾客一个人过来吃饭的时候,为了减少顾客一个人吃锅时的孤独感,我们会在顾客身边摆放一只陪吃熊。”该服务员说,单身顾客收到这些心意时,通常的表现是很惊喜,但也有喜欢安静的顾客会表示拒绝。
相关链接
真有“单身税”吗?
今年6月,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一审之后,通过中国人大网正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并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草案在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其中,“子女教育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被许多网友称为“单身税”。
“我和同事的工资一样,但是我没结婚没孩子,那我扣的税就要比有孩子的同事多,那不就‘单身税’吗?”王小姐今年31岁,未婚,对于她来说,如果那个对的人没有出现,她也不会将就结婚,但是她感觉税法改革好像对单身人士并不“友好”。
在大众对“单身税”这一名词众说纷纭之时,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对于养育子女的家庭,因为负担重,适当给予扣除是合理的。但除此之外的一些其他专项附加项目并不区分单身还是已婚已育,如继续教育支出、大病支出、住房贷款、租房租金等项目,是每个纳税人都可能享受到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新华也认为,“国家可以引导和鼓励生育,而税收就是很好的调节手段,可以向社会表示政府的诚意。”在个税中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是此次个税改革的一大进步,体现出政府的一个价值取向,即鼓励居民结婚生子,并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引导人们,要从长远目标着眼在人力资本上进行投资,加大教育上的继续投入。
记者 林菲 陈雯莉 姚慧苹
实习生 方海珠 刘天恩/文
记者 刘宁宁/图

陵城区审计局加强“三学”意识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聚焦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分组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
我市认定3个2017年度商洛特色产品
东刘集镇村“两委”换届全面完成 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滦南县国税局举行“精品课”评选比赛
七夕将至 那些“围城”外的单身深圳人都怎么乐活?
以学促行奋力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全市第九届领导干部读书班圆满结束蒋斌曾萍胡高平卢伟平等出席郭力根作小结讲话赖国根主持
内江地税全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我市拆除 户外广告牌1696个
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互联网+审批”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
上半年芜湖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数据出炉
孙正东到界首市调研科技创新等工作
王明华赴安州宣讲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在发展中明方向添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
两颗小行星以中科大夫妻教授命名
“现代农业+乡村游”
志愿服务1000多个小时!王传江:从军营到地方,投身公益事业
关于开展2018年爱心一日捐活动的通知
婚恋诈骗嫁接上了传销模式 姑苏警方破获一诈骗案
芜湖启动2018年“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
石门宝峰街道九澧幼儿园开展儿童急救及保健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