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近日,高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到三洲北泵站新建工程、荷城街道铁岗村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工地,视察水利设施建设情况。三洲北泵站新建工程将于2019年5月前完工,约100个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年内也将完工。高明近年来为强力推动控源截污、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认可。
“2018年,高明区将进一步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把‘再造沧江’与河长制各项工作紧密融合,压实区镇村三级河长、湖长责任。”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表示,下阶段高明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工程、河涌整治工程、畜禽养殖综合整治、桉树缩减工作等8大类47项工作,总投资超过11亿元,确保辖区省控水质断面以及14条重点河涌水质达标,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改善高明区水环境。
撰文/摄影:欧嘉明 叶能军 王正中 统筹:叶能军
源头控污
两个月内关停10家西江沿岸砂石场
从2017年9月开始,家住荷城街道沙寮村的村民们发现,壮阔的西江岸线发生了不少变化。“去年初,西江岸边的平地上还堆着几座三四层楼高的‘河沙山’,不仅阻挡航运、妨碍西江汛期行洪,砂场的运输车辆出入还经常造成扬尘等问题。”荷城街道照明社区居委会书记黄锡权表示。
去年7月,高明区对西江沿岸违规砂石场实施整治,不到两个月时间便依法关停了长远、富岗等10家西江沿岸砂石场。如今,西江岸线高明段岸线景观得到了初步恢复,西江航道船只的航行通畅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下一步,高明区将会把关停砂石场腾出的场地,用来恢复和提升西江沿岸的水生态景观带,打造一系列滨江栈道、观景广场、沿江商业街等景观工程,为高明未来实现城市增值增添新载体。”高明区委常委、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局长麦兆雄表示。
为进一步强化全区重点河湖的控污工作,去年高明区还完成了溢达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的迁改工作,消除了影响省控断面沧江水闸取水点的隐患。今年高明区将加快沧江水闸断面引水活化工程建设,在富湾泵站旁水闸处新建闸门泵,安装3台引水泵,可增加引水流量2—3立方米每秒,24小时最大可增加引水量25.9万立方米,可有效提高沧江河水体流动性及纳污能力,从而改善水质。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污染源的控源截污工作,今年高明区还将扩大禁养区范围,继续深化限养区养殖场治理工作,将原限养区未配套环保设施的509家畜禽养殖场,在新划定禁养区范围内的完成清拆。
生态减污
569家畜禽养殖场已建污染治理设施
在“水清、河畅、景美”转变的背后,是高明区全域水环境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在下泰和主渠的岸边,立着一块“河长责任公示牌”,标注出区镇村三级河长,并清晰地公布了管辖范围、联系部门、联系电话等信息。如今像这样的公示牌,全区共有146块,遍布西江干流、沧江河、茶山支流等高明区内的大小河湖。
“自去年高明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以来,我们向村民作了大量的水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村民在生产过程中不要使用重磷化肥等生产资料,同时也关停了数家禁养区范围内的禽畜养殖场,并敦促种植户自行清理耕地上的桉树。”王广成作为泰兴村委会书记,也是下泰和主渠的村级河长,每周他都要来到河涌边巡查数遍。“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明显感觉到河涌水质正在改善。”王广成说。
而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印证了该村村民的感受:下泰和主渠水质由去年初的劣五类,逐步提升至去年7月至10月的五类,在去年11月水质更是进一步提升至四类。
2017年7月,高明区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4个镇街、西江新城和25个区直单位,全区共计设立了145名河(湖)长,全区31条河道、河涌和68座水库实现了河(湖)长全覆盖。
“区委书记、区长挂帅问题最多的河道任河长,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17名成员中,有14人自愿担任区级河长,比例超过八成,为佛山五区之首。”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镇街、西江新城也相应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形成了区、镇党政双总河长制,为高位推动高明区河长制工作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高明区还印发了《高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高明区河长湖长名录》等系列文件,制定并完善了工作验收、工作考核、河长会议、河长巡查、工作督查、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和投诉举报等八项工作制度。
在完善河湖长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高明同时开展了多个生态专项整治行动,对农业、林业等生态污染源进行控源截污。作为佛山的农业大区,高明辖区内养殖场、种植基地众多,部分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或种植农药、化肥等施用不当,容易造成区域内水体的富营养化、cod(化学需氧量)过高。此外,高明区域内桉树种植面积已经占到高明区林地面积的近60%,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明水网水质。
针对上述问题,从2017年年初开始,高明就开始推动畜禽养殖整治和桉树清理两大专项行动,出台了畜禽养殖和农田桉树的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禽畜养殖户在规定期限内对限养区范围内的禽畜养殖场自行清理或完善治污设施,种植户自行砍伐、清理种植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上的桉树。
截至目前,高明区共关闭和清拆非法畜禽养殖场150家,569家畜禽养殖场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清理蛙场60家;全区耕地除桉约1.4万亩,采伐缩桉约4500亩、缩减行道桉树林达63.8公里。
为进一步提升沧江河下游的水质,高明区还制定实施了《沧江水闸省控断面引水活化工作方案》,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引水活化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达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为沧江水闸省控断面达标提供保障。
多措并举之下,沧江水闸断面从2017年下半年起稳定达到四类水,当中2017年9、10月和今年1、2月还达到了三类水的考核标准。此外,下泰和主渠、三洲大涌、富湾运河、南岸围主渠等水质改善也较为明显。
设施升级
新建排水管网31.5公里
在持续推动生态减污的同时,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作为水环境控源截污最重要的一环,也在高明得以强力推进。
一段时期以来,高明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部分污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出现了错接、混接的现象。“这造成雨污不能良好分流,一方面导致污水量的‘过载’,过量的污水超过了当前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雨水与污水相混合,管网中的污水cod浓度太低,达不到污水入厂处理的标准,导致污水处理厂‘吃不饱’。”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由于雨污管网不完善,也导致部分污水直排河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高明将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视为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建排水管网达31.5公里,为减少水体污染排放源、提升水系水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阶段,高明区将继续推进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更合污水厂小洞分厂建设工程以及三洲片区、河江片区管网等工程建设工作,系统提升全区管网给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
“上述项目总投资约9.24亿元,计划建设排水管网91.66公里、提升泵站4座、污水处理厂3座,涵盖全区四个镇街,共计12项子工程,预计2018年上半年可以正式进场施工。”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常务副局长严战康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的基础上,高明还将探索建立城镇排水管网统管机制,对全区现状管网进行全面摸查和修复,为下一步由区统一运营维护打好基础,消除因镇街资金困难导致管网维护不到位的现象。
而对于未能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农村地区,高明年内将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将以往直排河涌的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处理系统中。该项目总投资为9699万元,将建成100个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约为3000立方米/天。目前该项目已正式进场施工,将分批次逐步建设,预计今年底前可完成建设任务。
“高明区还将把区级河湖作为试点,聘任关心、支持、热心参与河长制工作的市民担任民间河长,社区警长担任河道警长,探索设立‘河长+警长+民间’模式,通过党政警民联手,形成治水强大合力。”麦兆雄表示,高明还将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手机app等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引导水环境知识,不断增强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责任与意识,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为高明打造滨水田园新城夯实基础。
■速读重点治水工程
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拟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走进高明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地,钩机等机械正在施工,进行三通一平、工棚搭建、桩基工程等工作。该项目总投资约6677万元,计划于今年8月初完成。
“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高明中心城区及西江新城约11平方公里的受纳污水,涉及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天,服务全区约20万市民。”高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总厂长吴志京表示,污水厂现时执行的排放标准为国家一级b类标准和广东省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较严值,本次提质改造的目标,是使其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以及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的较严值。
通过建设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可优化高明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把二级处理出水再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质,悬浮物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进而提升高明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水网水质。
三洲北泵站新建工程
兼顾水质净化和防洪排涝
走进三洲北泵站新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河堤上机器轰鸣,工人正进行涵管两侧土方的回填。三洲周边聚集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现有的泵站排涝能力不能达到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且河涌被占用、淤积等问题突出,导致该片区在雨季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浸现象。
三洲北泵站项目是高明区2017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也被列入佛山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市、区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三洲北泵站和自排涵闸各一座,重建海天大道桥涵一座,泵站部分包括进水口、清污机闸等项目,并配套建设管理楼一座,同时对站区环境进行绿化,项目批复总投资为6430.81万元。
“新泵站建成启用后,秋冬季节三洲围内河涌水质变差时,可由泵站引入围外相对干净、充裕的沧江活水,提升内河涌水质;而当春夏汛期来临时,泵站又可将多余积水迅速排出,缓解整个三洲片区20.94平方公里尤其是工业园内的排涝压力。”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三洲北泵站片区的排涝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且内河涌水位控制在1.2米以下。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方开挖、桩基础施工、出水口挡墙、自排涵第一二段、自排闸及压力涵施工等项目,正进行涵管两侧土方回填,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3%,预计可于2019年5月前完工。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显著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现象
荷城街道铁岗村正在建设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地,是高明众多在建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之一,其采用“组合式复合滤池+高负荷人工混池”的净化模式,将全村生活污水收集之后,经过集水池、复合生物滤池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等一系列净化系统,达标排出周边河涌,改变以往该村污水直排河涌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高明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高明区计划今年建设约100个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通过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处理农村污水。该工程总投资约9699万元,通过建设高负荷滤池+人工湿地、一体化设施等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经过这一系列净化措施之后,原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将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符合国家规定的出水排入ⅲ类水域标准。”高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预计可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将可使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量提升至3000立方米,进一步降低农村分散式污水直排对高明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升高明内河涌整治及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成效。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已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已完成投资约700万元。眼下第一批37个站点已完成勘察设计,进入了施工阶段,正同步开展剩余站点的勘察设计工作。
样本
秀丽河从污水横流
“变身”绿色长廊
休息日的下午,家住高明荷城汇源豪庭小区的严日豪都会拿着钓具,来到秀丽河边上垂钓。捏好鱼饵,鱼竿在手中轻轻一甩,浮标应声落水,随后静坐等待鱼儿上钩,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休闲乐趣。
“我在这里垂钓已经十多年了,见证了秀丽河发生的变化。”严日豪说,十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河,河水黑色浑浊、水面飘满水浮莲,河段被分割成一个个鱼塘。近年来经过大力整治后,秀丽河两岸已经红花绿草相映衬,岸边也建起了众多亲水平台,成为了市民垂钓或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如今的水也清了很多,钓上来的鱼不但更多了,肉质也更加清甜。”
2012年,借助佛山市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高明区通过建设南、北两端的泵站,在给秀丽河截污清淤的同时,也引入西江活水,并串连智湖、明湖、丽江水廊等多个水体景观工程,让活水自北向南贯通整个西江新城。西江新城20平方公里范围内水体面积占到了17%,打造出集防洪、灌溉、生态、休闲、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水网,秀丽河的水质由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秀丽河堤围景观综合整治工程作为高明城市升级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首期在秀丽河西岸沿线打造了涌泉广场、飞鸟浮岛、亲水平台等一系列景观区域,营造出绿色、亲水、休闲的河岸文化氛围。在完成西岸景观升级的基础上,2017年,高明区继续打造西江新城秀丽河东侧河畔,形成了“一河两岸”的秀丽景观,为高明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现已成为西江新城核心区的一道“绿色长廊”。
“当前,我们正加紧推进秀丽河东侧河畔(跃华路至怡乐桥段)的景观提升工程,该工程已被列入今年高明区重点项目。去年年底大德路北延线的正式通车,也为该工程腾出了施工空间。”西江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总投资约3500万元,工程完工后,秀丽河东岸景观带将再向东南方向延伸近900米,进一步提升西江新城的人居环境。
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培训班在遵义举办
时尚与传统的碰撞
推进行政权力事项全面在线办理 高喜东等收听收看全省电视电话会
杭州动漫主题地铁车站第二季来了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赵立军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高明拟投11亿元 全面改善水环境
92号汽油每升涨0.14元
十温企入选中国民企五百强榜 引擎启动 “大企”腾飞
我市首家异位生物发酵床投用
黄建平到永安市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托县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打造托县文化品牌
宁波国际马拉松10月下旬杭州湾新区开跑
轿车右转,撞摩托车 摩托车反弹又撞大货车
武陵源区召开2018年六城同创工作推进大会
安康市考察团来咸学习考察创文工作
它说MMA美国新零售之旅:布局全球零售前沿技术营销
城区国税创优环境落实便民措施
十一届市委第五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
市委政法委深入明山街道办事处调研指导“三抓三促”工作
忙除雪 2万环卫工人连夜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