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裴凌曼 通讯员 许建中)为生存,他从小拜师学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为圆梦,他几十年刻苦努力,终于从农村小舞台登上央视大舞台。他就是泗洪民间艺人殷三。
从小拜师学艺
2月9日晚,2018泗洪春节联欢晚会上花式唢呐表演者殷三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是木制的,呈圆锥形。一般的唢呐只有一个喇叭口,可殷三的唢呐是7个喇叭口,因此,殷三将它称之为“花式唢呐”。
殷三原名殷之元,泗洪县上塘镇人,今年50岁。因为学艺时排行老三,殷三就成了他的艺名。
殷三告诉记者,他从小家里就贫困,其父为了解决他吃饭问题,也为了他将来能有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在他9岁时就送去邻村学艺,他跟着师父吹拉弹唱什么都学。那个年代,拜师学艺,不仅要踏实学艺,也要看一个徒弟的真心、诚心、恒心。为了能学点真本领,挑水、劈柴、种庄稼,喂猪、扫庭院……他什么都得干。正因为踏实肯干能吃苦,师父教他也用心。师父教的《大平调》《小平调》《开门红》《雁落沙滩》等曲目都能很快掌握。
学成后,他跟着师父上台演出,在农村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邀请“戏班子”演出,而这就是他最初的舞台。但是,在农村,这一行常常被人们称为“吹大喇叭”的,尽管名字并不好听,有时也并不被人尊重,可殷三从不介意,他说,他很感激师父能教授他这些技艺,而这些技艺绝活后来成为他生活的主要来源。
为圆梦央视展才艺
殷三至今都记得他当初学习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情形。他说,师父有一项绝活就是演奏《百鸟朝凤》,里面单吐、双吐、花舌、上下滑音等十几种技巧,都要在这首曲子里表现出来,非常难学。为此,他从芦管吹水泡、十步吹蜡烛练气息开始,从三九天迎风练指法起步,苦练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学会了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
殷三13岁那年,师父却意外去世。殷三一直坚持在师父家跟师兄一起,以师父的名号在农村继续演出。想起师父临终前,曾赠送给他一个黑乎乎的锡制管子,那是师父的祖上一直传下来的,是他们自己制作模具、自己打孔、打磨出的一种乐器。殷三知道,那是师父希望他能继续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殷三18岁那年听从师兄的建议,组建属于自己的唢呐演出团队。
殷三虽然靠外出演出有了一些收入,但是家里依然贫困。而此时,他也到了结婚年龄。殷三说,那时家贫在农村找对象是很难的,因为当时家里一没钱,二没房子,再加上他人黑,是村里出了名的三黑子,没人能看上他。后来,他认识了许海梅,因为她的家境相对好一些,于是他自愿入赘,当了“上门女婿”。多年来,妻子不仅任劳任怨地照顾他,还精心照顾女儿。
2009年,殷三在外遭遇车祸,妻子日夜守护,吃喝拉撒,全靠妻子的照顾。
2017年9月、10月,殷三带着自创的花式唢呐节目先后登上央视《幸福账单》《向幸福出发》栏目,讲述他和师父、妻子之间的故事。在央视播出的《向幸福出发》节目现场,殷三对妻子和师兄表示感谢。
殷三说,“能上央视节目,是我多年的梦想。”他为能登上央视节目而感到自豪。他说,虽然经常在农村小舞台演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常常看到有才艺的人能登上电视表演节目,他的内心就很激动,梦想有一天他也能登上央视大舞台。于是,在平时演出中就研究创新唢呐表演,最终他将平常吹的唢呐进行改造,变成了有7个喇叭口的花式唢呐,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登上央视进行展示,同时也圆了他近40年的梦想。
肇庆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三指数入围全国50强
《德阳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出炉 建设国内一流轨道交通装备协作生产示范基地
横县:激励创业创新 助力脱贫攻坚
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文化建设联合会协办“五彩都市梦”五街道书画摄影作品大联展
诏安霞葛:新风堂里说新风 引领乡村新风尚
向“梦想”出发,泗洪农民吹唢呐两上央视!
一片丹心 老有所为
海宁对“黑名单”农产品生产经营户实施食安联惩
上梅街道开展“文明劝导 ”主题党日活动
全市基层法院院长座谈会召开
徐州果树盆艺园房屋使用权竞标公告
市残联组织开展第35届“国际盲人节”活动
重庆药品交易所通过评审 被定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蚌山区四大班子领导带队慰问驻区部队和优抚对象
万亩池塘鱼虾跃 丰收在望 北塘引八方客
交通流量再分配哪儿堵哪儿顺
守住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仁寿
高考第一天
批发价降立马赔!全国首单鸡蛋价格现货结算保险签涪城
江油非遗:雁门传统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