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做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库”

    “创新”两字对企业来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高层次的人才保障、高成本的仪器设备、前瞻研究……每一项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如何让科技力量薄弱、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投靠有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这个难题?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用五年多时间,投资孵化近20家企业,与无锡市惠山区企业技术合作项目超100个,踏实做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源”、“智力库”,走出了一条宽广大道。
大举投入,缘自技术自信和市场需求
金秋季节,记者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高大耸立的教学楼、宽大明亮的机器人实验中心、细致入微的数字监控中心依次映入眼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博士、院长助理王立成指引着记者走进机器人实验室中心,中心内实验区域座落有次,规划整齐,每一处实验区域都有鲜明的指示牌及实验规格参数介绍,实验中的机器人手臂在工程人员的操作下挥洒自如,一旁的几位博士生和研究生不断优化机器代码。“机器人将是未来工厂的主力军,它们具有不疲劳、不间断、精准加工的基本特点,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一整套智能化机器人系统,研制成功后,可以让企业多条机器人流水线变成单一流水线,让原本只做一件事情的机器人流水线变得更加‘智能’,让一条流水线代替所有机器人流水线,节约企业投入成本。”王立成说。
王立成所介绍的机器人智能化研究项目正是华中科技大学所倡导的“源头有活水”的科研理念的应用。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正式成立之后,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无锡研究院院长丁汉就确立了技术研发的三个方向:“大叶片、小叶片和智能制造。”这都是基于华科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助力无锡市的机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王立成介绍,刚到无锡时,团队的人们还是感到“底气”不太足,“我们经常有纠结,团队要不要再建、人才要不要再引、仪器设备要不要再买?”王立成说,最终基于对市场、对产业的需求把握,研究院“高举高打”,在仪器设备资产超5000万元的基础上,年内预计还要新增人员40名左右、仪器设备2000多万元。
“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很大、现有的技术制约明显,而不少企业的人才、科研情况很不乐观。”王立成说,“用得着”研究院的地方很多。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的“自由”也来自于区政府的信任:研究院人员引进自主、管理运作自主、利益分配自主,相关部门只对其进行半年度考核、年终总结,公布成绩并兑现奖励。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
在校办公大楼4楼的一间房间内,一位工作人员正坐在监控室监察远处机器人工作情况,墙壁上的几块液晶屏幕显示的是相隔甚远的工厂,机器人正在均匀地打磨高铁皮车外厢皮。“这是我们和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合作开发的一个机器人项目,目前正应用于高铁、动车车厢的打磨生产线。”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陈巍介绍说,目前机器人打磨已经替代了传统人工打磨,成本下降,工作效率提升明显。
华中科技大学在机器人应用方面大胆投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发展理念让研究院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合同科研、投资孵化等多项工作。“我们不在研究院做基础科研,也不单纯地做一个孵化器。”王立成表示,研究院追求的是产业发展,始终立足技术先行,从企业、产业需求中来,到市场中去、到中国制造2025中去。
同时,研究院也拒绝了许多过于商业化的项目,如科研地产开发、成立孵化园等。“研究院的人力、物力有限,还是要放在最需要的地方。”研究院在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之后,又向前走了一步,“做高端引领、先进适用的技术,做熟做精、做成产业。”研究院不仅把先进的技术输出给企业,更通过孵化企业和项目,催生了新的产业。
成立五年多以来,该研究院已引进了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人才在内的180多位技术人员,成立了9个技术研发平台、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300余家无锡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合同科研收入达5000多万元,引进孵化智能制造企业12家,其中与中国中车合作成立的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了1亿多元的订单,目前研究院已经成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技术研究所。还有不少帮扶无法用数字体现,不少跟随导师来到研究院的研究生,在无锡的其他企业工作,为无锡的机械产业注入了新生力量。
提升“造血”能力,为地方发展孵化企业与人才
新瑞阳光粒子医疗装备(无锡)有限公司是一家研究小型化质子治疗装备的国际公司,其研发的质子治疗装备具有“小、精、准”等特点,受到业界一定的肯定。公司高级机械工程师蒋华伟每天和同事一起研究旋转机架及座椅质子治疗系统机械设备的研发,他与同事得出的实验结果都会拿到公司高层做详细分析,实验的数据也将引导他做下一步实验。
“质子治疗装备通常要在高三层楼的空间进行安装,但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让质子治疗设备变小,普通病房就可以安装到位,这样的一套机械设备能够极大改善患者的治疗感受,提升医院的医疗设备水平。”蒋华伟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相关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ct及petct机械研究。“从毕业到工作,我一直致力于旋转机架小型化及旋转座椅的研发,现在能够进入新瑞阳工作,能够和这么多的前辈、学界泰斗合作,是我的荣誉与骄傲。”蒋华伟说。
无锡惠山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入华中科技大学等创新资源,形成“一镇一院一产业”的模式。研究院围绕企业急缺急用和不能不足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服务,在当地形成了一批智能化产品、装备、车间、工厂和新的业务模式、解决方案,助推了若干家企业上市。研究院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合同金额超过1.5亿元,孵化衍生了近20家创新创业企业并和苏民投合作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其中,无锡中车、伦科思智能装备、尚实电子、黎曼机器人等一批孵化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研究院也将实施“新人新机制”,组建以青年团队为主的公司化新型研发机构,经营技术商品,打造研发产业。
产学研良性互动,不仅帮助先进技术走出“深闺”,而且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
记者手记:
此次采访,记者了解到无锡市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两大战略”并推,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两个体系”并建,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两套政策”并抓,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无锡市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近年来,我市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发展在安徽省处于较好水平。全市共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50个,其中14个团队入选省级团队,居全省第三位;每万名就业人口中研发人员数量增长19%,居全省第一位;全市万人专利拥有量增长到8.1件,近两年增长4倍。我市还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17家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我市全面实施科技创新“1号工程”,设立10亿元科创团队招引基金、2亿元工业发展引导基金、1.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300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快建设宛陵科创城。
但对比无锡市令人羡慕的高端层次,我市科技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将紧紧抓住加入g60科创走廊的机遇,借力长三角优势科技资源,做好科技对接,加快提升我市科技水平。目前,我市已经列出了推进科创工作的具体计划,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科技创新将会迅速跨上新的台阶,向着打造皖苏浙省级交汇区域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迈进。(本网记者 汪鸣)

8名苏州学生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海曙区中医药文化走进社区
2018福州五城区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结果(晋安区)
再现“抱火哥”!枣阳民警刚抱出煤气罐,跑房顶去灭火
泸州市智慧城市研修班(第二期)开班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做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库”
两端发力打造新时代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版”
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锡落幕
维护市场秩序 翠屏区颁发农药经营许可证
旅游扶贫结硕果 致富乡村共发展 ——涞源县白石山景区助力扶贫纪实
宿迁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专题视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丹江口多措并举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四抢一抓”尽快恢复蔬菜生产 海口计划20天抢种蔬菜10795亩
滨州市骨科年会暨胸椎疾患专题研讨会召开
阁山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宁波市民 128名延边贫困学子期待您的爱心
前三季度郑州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芜湖宣城机场总体规划获批
神逻辑!杭州一男被小狗惊着抡起共享单车砸了路边的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