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一场肆虐的流感让各个医院挤满了患者,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凸显。省人大代表、江都区民政局党组成员陈巧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强儿科医生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的建议,为儿科医生短缺“开药方”。
陈巧云代表告诉记者,儿童看病难、就医舒适度差一直是卫计部门“心病”,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儿科医生荒”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以2017年江都区为例 ,全区儿科医生79人,占执业医师总数的7%,其中基层单位26人,综合医院53人,全年综合医院儿科门急诊人次21万,这意味着综合医院每个儿科医生要照顾3962名儿童。基层医疗单位设置儿科门诊的仅13个,比例不足30%。
“儿科医生短缺的背后,反映出培养机制、医疗体制等一系列问题。”陈巧云代表分析说,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儿科医生来源不稳定,1998年普通高校儿科专业被取消后,直接导致儿科医生来源不稳定,数量不稳定,人才队伍不稳定。其次,儿科医生任务重待遇低。儿童免疫力低下,极易生病,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很多儿科医生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任务繁重。同时,儿科用药剂量较小、辅助检查及收费项目也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儿科医生的待遇偏低。临床医学毕业生大多不愿意从事儿科工作,一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最后是儿科医患关系紧张。在暴力袭医的事件中,儿科医生受到伤害的比例最大,家长也往往对医生缺乏理解和支持。
如何破解“儿科医生荒”?陈巧云代表建议,要改革儿科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大力扶植条件成熟的院校增设儿科专业,对选择儿科专业的医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借鉴免费培养定向医学生的做法和经验,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院儿科专业,鼓励“定向儿科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诊疗工作。
“调整儿科薪酬制度,大幅提高儿科医生劳动报酬。”陈巧云代表建议,在进修深造、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儿科医生政策倾斜,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增加儿科专业的职业吸引力。另外,还要提高儿科医生的职业尊严,特别是要严惩医闹,解除儿科医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为孩子看病,增强儿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 特派记者 方天 邹平
积极破解发展难题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陆丰“迎新春贺元宵”文娱活动敲定
公安机关正月初四为返乡民众办户办证
太原市启动“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关爱行动”
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尽可能对外公开
省人大代表陈巧云建议为儿科医生短缺 “开药方”
本月起部分停车场收费调整
平山县长董晓航调度集中供热工作
嘉兴、苏州两地审计部门探讨交流平原地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
东坑镇乡村振兴工作会议17日召开
龙岩中心城区多条主干道已完成绿化改造提升
河南省烟草公司鹤壁市公司拟聘用人员公示
2018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 宁波赛区300余队角逐
沅陵:全力推进扶贫车间工作
关于征求《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函
市人社局召开特邀记者业务培训会
经开区教工委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于冬:了不起的电影“推销员” 蹚出主旋律电影新路子
省督察组到明溪县督察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8位市民将角逐“我为昆明代言”年度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