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市森林覆盖率75.05%、在全省开创林业碳普惠制碳汇上市交易先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多年来,丰富而优质的生态资源一直都令韶关人引以为傲,尤其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的新定位新形势新任务下,韶关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保护好韶关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6月23日,市委书记莫高义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铿锵有力的讲话,充分表明了市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好生态基础优势和生态区位优势的决心和信心。韶关,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吹响了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号角。
筑牢生态屏障——高标准建设粤北特别保护区
韶关是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北回归线同纬度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是广东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去年6月10日至12日,时任省委书记胡春华赴韶关、清远市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南岭自然生态,增强提供生态产品的功能,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聚焦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着眼于加强珠三角、粤东粤西沿海地区、粤北地区协调发展,作出了建设“一核一带一区”的重大决定,这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
如何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是摆在韶关面前的严峻课题,高标准规划建设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既是省委赋予韶关的政治任务,更是当前韶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对标国家公园建设标准,先行先试,加快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
这一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进行,《韶关市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前期工作方案》已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已成立,并开展了摸底调查、政策研究、搬迁成本初步测算等工作。
“我们认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应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岭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改革创新引领突出的生态特别保护区,以建设成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示范区,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南岭客家、民族、生态文化传承区。”市发改局副局长肖荣忠在谈到如何更好地落实市委部署要求时表示。
他透露,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划定范围的建议方案“一区两片”:一区是指清远和韶关共建一个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我市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拟划定范围的总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两片是指南岭-南水、大峡谷-罗坑两个片区。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巩固韶关生态优势,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坚决打赢“三大战役”——让韶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自觉的行动,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韶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韶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明确要求。
炎炎夏日,记者走进大宝山矿,只见原本荒废裸露的矿业废弃山坡地已有许多嫩芽正努力钻出黄土冒出绿意,焕发出勃勃生机。“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为被破坏的土地穿上“绿裳”,实现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是韶关贯彻落实省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全域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大战役”中的重要一役。目前,我市顺利推进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一批技术示范项目正在实施,并逐步搭建了区域技术体系,努力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提供“韶关经验”。我市还启动了固体废物企业“三个一”专项工作,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的产生。
和净土防御战同样重要的是蓝天保卫战和碧水攻坚战。
“大家对燃煤电厂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实我们厂通过严格落实环保规定,早已实现清洁生产,甚至是超洁净生产。目前我厂的大气排放已达到燃气电厂排放标准!”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韶关发电厂)安生部部长何贤德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具有60年历史的火电企业,韶关发电厂一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2016年至今,累计投入1.86亿元用于超洁净改造,依托先进管理和技术进步,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优化运行方式,实现了全生产过程环保、清洁、节能,连续8年获得广东省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今年,根据市环保局印发的‘一企一策’污染防治监管方案,我们进行了相应分解,细分为19项任务,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确保实施到位。”何贤德说,“环保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步一个脚印逐项去落实。”
记者了解到,像韶关发电厂一样,韶钢、韶冶等一批重点企业也正按照“一企一策”监管方案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市环保局局长谭启源告诉记者,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强化优良水体保护,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年底前,全市15个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并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他还表示环保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污染源动态排查处置,清理“散乱污企业”,强化对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管理,加强扬尘控制等,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三大战役”。
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强市——探索生态与发展新机制
生态优势是韶关发展的核心优势,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这是韶关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翁源县坝仔镇中洞村是省定贫困村。今年初,得知我市正在推行林业碳普惠试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裴旭风从响应,迅速收集整理好资料按要求上报。
“中洞村林业碳普惠项目申报核定面积43868亩,总减排量52697吨,预计减排量交易额可达80万元,这笔钱将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裴旭高兴地说。
在他看来,贫困村试点林业碳普惠项目,是林业碳汇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推广生态保护的同时,对贫困村进行资金扶持,一举两得。”裴旭说,“一方面,提高了贫困村集体收益,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另一方面,也让村民看到保护生态是有出路有希望的,鼓励他们更好地保护生态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韶关作为全国第一批5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之一,抢抓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普惠试点的时机,积极探索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开展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自然资源转化为资本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今年我市推广林业碳普惠试点,在全市7个县(区、市)筛选出条件成熟的64个省定贫困村和1个少数民族村成功开发林业碳普惠项目,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达1019424吨,预计交易后能为我市贫困村带来近1700万元的收益。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生态兴市、生态强市,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肖荣忠介绍,接下来,该局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大力推动韶关发展生态农业,把韶关打造成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主动对接珠三角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把韶关建成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大数据、健康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抓好“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项目建设,全面改进旅游服务,以点带面推进全域旅游,把韶关打造成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重新整装再出发!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正在一步步实施。

福利院里献爱心
万山岛美丽渔村湾区道路改造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
沙县2018年第一季度竹业产业实现开门红
漳平官田乡“线上+线下”巧通致富路
传销团伙骨干非法敛财500多万 被东西湖警方一锅端
韶关: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研究会领导到市经开区视察工作
北京市疾控中心报告:超四成中小学生课桌椅高度从未调整过
长泰县卫生计生局加强国庆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禹会区召开2018年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专题工作会
登上“大篷车” 感受繁昌美
执法人员“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劝离“流动厨房”
我市为外贸企业“烹制”50多道大餐
曹炯芳:以评促建 谋求大提升大发展大作为
界首市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
东辽县纪委、县监察委举办监察法知识测试
屏南:推进城市建设 书写美丽答卷
2018年1月份聊城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情况通报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我市2018“ 春风行动”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