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是自来的,而是有限的……”——安阳日报小记者走进安阳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研学活动侧记


□记者 徐依依/文 侯立敏/图     5月5日、6日上午,100余名安阳日报小记者及家长分期分批来到位于文明大道东段的安阳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在讲解员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神奇的环保之旅,见证了污水如何从恶臭扑鼻变得清澈。
    “我家的污水去了哪里?”
    “我家里产生的污水会流到这个污水处理厂吗?”“这里一天能处理多少污水?”小记者们是首次走进污水处理厂,看到处理池里那么多污水,不仅小记者,连陪同的家长也好奇起来自己家里的污水会不会也流到眼前这个处理池进行处理。
    安阳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的一位讲解员表示,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占地132.52亩,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处理工艺采用带前置厌氧段的普通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gb8978-1996)规定的二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收纳处理京广铁路以东,安阳河、安漳大道以南,光明路(东中环路)以西,文昌大道(南中环路)以北区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厂北约360米处的茶店坡沟。
    “这么多的污水是怎么收集过来的呢?”一位小记者问。
    “洗菜、洗漱、冲厕所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城市道路下面的污水管道内,再通过小区的支管汇集到主干道下的主干管,最后通过主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净化厂的集水井。”讲解员说。
    “污水变清真不容易!”
    “大家看到的是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走,我带你们到里面去看看就知道了。”讲解员给小记者讲解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详细地为小记者讲解每一步处理步骤。
    面对格网槽及均质调节池,小记者们一边惊叹“原来城市中每天产生这么多污水啊!”一边掩鼻而过。
    “收集来的污水先经过粗格栅处理,捞出大的杂物,然后进入细格栅处理,进一步去除固体杂质,接着进入沉砂池除砂。接下来,生活污水进入生物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真正存在的有毒物质和污染物质,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在生物反应池中达到净化目的。剩下的是活性污泥和水,随后进行沉淀,分离活性污泥和水。分离后的水再次进入纤维滤池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物和小颗粒,这个环节后,水就比较清澈了。经过多次处理,水就可以利用了。”讲解员说道。
    看到污水变清,小记者张宸玮开心地说:“真的太神奇了,污水变成了清水,谢谢叔叔阿姨们的处理,不然我们每天都得生活在又脏又臭的环境。”
    “原来我们用过的自来水要经过这么多环节才能重新变回清水啊,真不容易。我以后一定要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做个护水小卫士。”一位小记者亲眼看到污水的处理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切身感受,他深有感触地说,“水不是自来的,而是有限的,节约用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以后要节约用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参观活动结束后,安阳日报社小记者中心的老师还为孩子们精心安排了一场活动心得分享会,通过开展互动小游戏,让小记者上台主动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认识和体会。
    小记者邵瑞麒表示:“刚才看了污水处理的流程,污水还能变成干净的水,很神奇。我以后要更加节约用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有小记者表示,回去之后要写一篇有关污水处理的作文,让更多小朋友知道污水处理的知识,也让他们懂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增长了见识、学习到很多环保知识,认识到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就能减少污水排放量,对环境保护也有好处。
    小记者家长李女士表示,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孩子们对污水和自来水处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提升他们的节水意识有很大帮助,感谢安阳日报社小记者中心和安阳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

明起,市城区机关作息时间有变
贡元巷社区“爱心义剪”很贴心
市委常委会召开 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 胡世忠主持
市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打击先觉庙水库非法采砂的通告
为提高光伏发电效率,50多岁的“追光少年”比年轻人还拼
“水不是自来的,而是有限的……”——安阳日报小记者走进安阳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研学活动侧记
随州城区“一主四副”菜篮子充盈
市人社局获评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
触得到的艺术,“住进”广州老楼
富阳:里山镇“创国卫”通过市级评估
深夜里的生命保卫战 长春市第二医院多科室联手抢救87岁胃穿孔患者
我市7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单
龙虎天下绝“乡约江西· 周末鹰潭”全域旅游文化季开幕
邮储银行孙村支行积极开展“争当反假小超人”宣传活动
全省劳模助推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现场会议在高区召开
结民村开展“给老人送温暖”活动
贺兰县搭建就业平台助力群众增收脱贫
市领导会见客商代表开展合作交流 促进开封发展
滨州15名援疆教师在喀什度过难忘的教师节
市民“抢鲜”感受东洲岛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