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涌三江 馨香传六岸——我市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自古以来,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粤北大地上南传北渐,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与积聚,逐渐形成了我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两千多年城市历史的韶关,正迈着文化建设的铿锵步伐不断前行。
今年,我市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挖掘我市文化底蕴,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精心创作文艺精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的馨香,正在韶关这片文化沃土上流传。
文化雨露惠泽韶城
风度传雅韵,书房聚知音。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倡导全民品质阅读,提升韶关文化底蕴,继承九龄风度的“风度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韶城涌现。2017年我市正式启动了“风度书房”项目建设,第一批十间风度书房建成并投入使用,书房真正打造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让市民走出家门,便可以走入书房,走近文化。截至7月底,全市风度书房共接待读者65万人次,外借图书84920册次,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今年,我市将再新建十间“风度书房”,并且已经列入了2018年韶关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这只是我市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
每逢到了节假日,市区中山公园的中心广场上,观看演出、参与活动的市民络绎不绝。文艺演出、游园活动、诗歌朗诵……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在今年元旦、春节、清明等节假日期间,我市举办了韶关城市形象发布暨2018庆祝元旦群众社团文艺展演活动、2018年韶关市“善美之城·迎春贺岁”文艺演出暨游园活动、“善美之城·我们的节日”2018清明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地方戏曲进校园、进农村演出活动74场次,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市文化管理部门,正不断加强“文化惠民”意识,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效率,推进各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截至今年8月15日,全市已完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969个,占全市全覆盖任务的67.76%。同时,第四轮农家书屋图书轮换活动已经开展,轮换图书6万多册,受益群众达8万多人次,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文化根脉赓续不绝
市委书记莫高义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指出:韶关是一片红色热土,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推动我市红色文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借助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我市已完成了《韶关市红色遗址遗迹调查报告》编制工作,扎实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项目建设,推进城口红色特色小镇申报,多条线路联合打造南雄原苏区县红色旅游基地,并以建设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为契机,向社会广泛征集红色文物,丰富我市红色文物藏品,目前已征集到500多件红色文物。
除了红色文化,广阔的粤北大地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24日上午,广州市图书馆展厅热闹非凡。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韶关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走进非一般的韶关》系列活动在6月的羊城正式开幕,我市多项非遗活化利用工作成果集中亮相。6月24日-7月1日活动期间参观人数超过6万人次。
在这一连多日的展览中,非遗口袋书《非一般的韶关》、大型纪录片《韶关非遗印记》、“善美韶关,创想非遗”——韶关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和成果展、“走进非一般的韶关”非遗游授旗仪式等内容正式发布,我市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深闺,走出了韶关,接连呈现在更多的市民面前。在活动期间开展的韶关非遗游活动,更是拉近了市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让市民亲自体会非遗的魅力,提高了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文化硕果凝聚善美
2017年8月,南国书香节首次在韶关设立分会场,3天时间,8大展区,10多场文化活动,10余万册图书出版物,让广大市民充分体验阅读的多样性、趣味性、时代性,让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成为每一位韶关市民的生活习惯,让书香飘满韶城。今年,我市将于8月17日-19日在韶关市鑫金汇财富广场举办以“新时代心悦读”为主题的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可以倾听名家侃侃而谈。更有摄影家们现场免费为市民拍下最美阅读身影、韶关本土优秀作家签赠图书等等。
2017年9月,大型现代粤北采茶戏《枫树湾近事》在韶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戏剧爱好者观看。2017年11月17日,在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有7个单位喜获全国荣誉称号。2018年的五一劳动节,对于韶关人民来说,更是意义非凡。近期,工矿题材的粤北采茶戏大型现代舞台演出剧目《51号信箱》,正在紧锣密鼓排演,预计在国庆节期间公演,与广大市民见面。届时,市民便可以一边以艺术的形式体会工矿精神,一边感受粤北采茶戏的独特魅力。
这一项又一项的文化硕果,凝聚了韶关的悠久历史,凝聚了韶关的多元文化,凝聚了韶关的城市风貌,凝聚了每一位韶关人的善美之心!
莫高义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强调:“韶关新一轮改革发展需要先进文化引领支撑和涵养滋润,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担当和文化作为。必须立足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擦亮‘韶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红色文化、工矿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韶关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文化成果成就斐然,文化服务逐步完善,文化事业茁壮成长。

【职业资格】关于2017年度湖北省中小学教师(黄石)高级、正高级职务评审材料预审情况的评前公示
爱暖童心携手成长 促全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消防队长回家休假遇火情 带领村民灭火救出2儿童
崇明: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生态岛 打造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先行区
百禄镇26公里农村道路将提档升级方便群众出行
文化涌三江 馨香传六岸——我市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畅想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巩义市收听收看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机遇!湘阴城东、中小学校环抱、高速最近的黄金地块挂牌出让
囊中羞涩还想吃青蟹 男子打的到三门吃“霸王餐”
市政府召开第七次常务会议
王英明参加指导利津县信访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15家园区、企业被命名为第二批德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春节期间共查处酒后驾驶36起
海口公交昨日 正常发车运行
东安:爱心助学圆孩子上学梦
上海率先探索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 消除“重叠”“缝隙”
我把你当朋友,你却偷我钱财!
2018年衡水市第六届现代农业机械演示会精品展示(多图)
这场爱心源于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