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班靠“神公”养着的现状


在汕尾,有谁看过戏班在专业的剧院演出?我想应该没有,因为汕尾还没有专业的为戏曲建造的剧院。在汕尾,有个地方兼顾这个功能却是形象多过于实质,这个地方可谓是万能的,唱大戏的可以在这里登台亮相;话剧也可以在这里激情荡漾;“虎狮”也可以在这里潇洒走一回......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在这里就不说了。在汕尾这个地方看戏是免费的,因为都是“神公”请您看的。可惜的是,虽然是免费的,但很多人仍然不稀罕。
在汕尾,戏班演出基本上都是被请去给神庙庆祝的;某些祠堂入伙或者其他私人性质比较浓厚的喜庆活动也会邀请戏班演出。汕尾市内的很多香火旺盛的庙宇几乎每年要演戏四五次,每次演戏都要演几本到十几本甚至几十本,而且分几个戏班演,本土三大戏种轮番上台演出。我们的本土戏曲产生的戏班,基本上都是靠这样的演出机会养活自己。有人说,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就这样的状况,简直就是混日子而已,这怎么得了?戏曲演员没有彻底的职业化,戏班继续走江湖,本土戏曲的传承基本就看“神公”的脸色。设想一下,如果汕尾的神庙都拆了,那些戏班到哪里演戏去?没地儿演戏呀,本土戏曲靠谁来传承下去?
海丰、汕尾的本土戏曲需要职业化。戏曲的最高荣耀应该是剧院表演而不是神庙前。演员、编剧、导演甚至是吹打人员都应该有专业培训机构培训,所有职员都应该由组织进京编制,筛选精英;培训人才;戏曲演员应当像电视、电影演员那样包装他们,让社会产生足够的知名度;戏班应当得到扶持,职业化整改,筛选出一批富有代表性而且生命力顽强和能让本土三大剧种不断发展的戏班出来,解散野鸡戏班以及乱七八糟的糊口饭吃的那些戏班。这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从根源上改变戏班靠“神公”吃饭的局面,把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纳入政府引导范围,提高文化内涵,让我们本土三大剧种真正得到发展,这将是海丰文化的荣幸。

南京原创力量惊艳米兰设计周 “花窗”为媒,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全市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现场推进会召开
陈润儿在参加洛阳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共谱中原出彩新篇章
赖泽华到肇庆新区检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并现场办公
“两线三片”十大项目年度任务完成过半 世温家园国庆前开门迎宾
戏班靠“神公”养着的现状
梁园区观堂镇:“多箭齐发” 全面推进“双违治理”
市纪委四届三次全会昨日举行
市食安办到蕉岭督导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
南城阳光二小:磁铁实验让学生看到飞舞的蝴蝶
2.2万多名考生今起“刷脸”高考
2017年东莞市7468件专利共享4308万元资助
台湾学生来厦研学体验“上天入海”
【视频】宝鸡青年从梁家河学到了什么?
诏安:侨乡体育馆预计6月底完工
[祁东县] 祁东县启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
胡世忠: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奋力开创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央视热剧“福建造” 《一代名相陈廷敬》双丰收
九江市长虹小学:“送课下乡”助力“精准扶贫”
白宫频频“泄密” 特朗普要揪出“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