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通讯员 刘林 报道:近年来,房县紧紧围绕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绿色跨越发展。
建设绿色循环农业“新样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行以茶园为载体的茶-鸡-粮三元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沼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以耕作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林、农牧、农经等集约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生产领域,注重用肥和用药减量,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水生生物保护等措施,努力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全县共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点、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93.51%。
构建产业标准化建设“新方式”。按照“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绿色节本、高质高效、生态环保技术。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实施主体,大力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替代技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全县建成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5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建成绿色防控示范推广面积5万亩,推广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3万亩,实施专业化统防3万亩、植保无人机飞防1.5万亩。
培育全产业链绿色生态 “新主体”。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宗旨,注重融合生态、农业、人文等要素,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推进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依托优势农产品、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农业设施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多重功能融合的绿色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功能多元发展。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培育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17个、家庭农场135家,樱桃采摘观光园、药材科普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新品牌”。房县黑木耳、房县小花菇、房陵牌丹参、房县北柴胡、房县黄酒……这些耳熟能详的特色农产品,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推动房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品牌大县转变。该县大力实施 “品牌强县”战略,以标准化为抓手,实施品牌化战略,切实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工作,坚持走品牌开发开拓市场的道路,培育和打造一批名牌产品。目前,全县共通过 “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35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规模达17372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2000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4800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080亩。房县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省级示范样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房县黑木耳和香菇纳入中欧地标互认清单,品牌价值分别为6.06亿元、5.93亿元。
鹤山区三措施积极打造教育品牌项目工程
县城开展农贸市场清理整治工作
兴中道松苑路、体育路南北方向“禁左”效果良好
武宁县城管局第六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再发力
冷空气南下影响潮州 大雨来袭气温降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房县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
第一季度泉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出炉
莆田电大开展教师职业病防治讲座
“白衣天使”的节日来了!这群可爱的人依然坚守岗位
王宁尤猛军检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王宁强调 鼓足干劲 奋力攻坚 高质量快速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泉州市启动为期两年专项行动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
市法制办到市工商局等单位检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厦门招考135名城市党建工作指导员 10月9日起可网上报名
历史回顾!广西铁路的前世今生 每一步都激荡人心
张国清会见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
资本交易大会筹备工作积极推进 确定32个签约项目
双鸭山市公安局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全力打好秋季 秸秆禁烧攻坚战
建设“一号风景大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罡杨镇举办企业家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