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区“出招”落实河长制 构建社会共治立体化治水体系


      发挥村级河长“先锋”作用、组建志愿义务巡河队伍、使用信息化技术当智慧型河长……自去年9月印发《中山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中山市已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镇村两级作为基层落实河长制的关键力量,在河长制实践中不断“出招”。据了解,目前中山各镇区均已明确推行河长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治水体系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1 村级河长当护河“先锋”
    板芙镇内,西江和岐江河贯穿而过,大小河涌近百公里。从去年10月起,板芙镇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构建镇村两级河长体系,镇内每条河涌都有了相对应的河长。
    里溪村党支部书记林国厂是其中一名村级河长,如今,定期巡河和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商讨解决问题成了他的习惯。最近,整治村内月角涌跨河违法建设成了他履职以来的一个难点。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河道管护力量不足,一些村民意识淡薄,受眼前利益驱使,不申请、不审批就在月角涌河道内搭建违章建筑的行为时有发生。”林国厂表示,该部分违法建设阻塞了河道,如今汛期来临,保障河道行洪畅通事关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能马虎。
林国厂牵头实地走访调查、约谈违建当事人和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在市镇两级相关部门支持下,月角涌4宗使用时间长达20多年、总面积达317平方米的跨河违章建筑,最终在今年4月被全部依法拆除,周边居民纷纷点赞。
    “镇村级河长作为河涌管护的第一责任人,是河长体系中的‘神经末梢’,尤其是村级河长是河长制工作的关键一环,必须突出其护河‘先锋’的角色。”板芙镇河长办负责人表示,村级河长是全镇河长队伍的“主力”,目前板芙镇全镇由村级河长管理的河涌共30条,总长近70公里,覆盖全镇近七成的河涌。
    纵观全市,村级河长的作用和地位同样重要。中山市全市共有16条外江、15条主干内河和1026条支河。按照分工,全市分别落实了364位市、镇、村三级河长,其中,市级河长由市长焦兰生担任,24个镇级河长由各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担任,另外300多名村级河长则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为强化村级管理力量,不少村级河长还对村委班子成员进行分工,让班子成为村中的“片区河长”,细分落实管理责任。此外,中山还在各村河道设置“河道警长”,将公安力量融入村级治水队伍,帮助村级河长打击涉河涉水违法行为。
    2 “民间河长”和志愿力量深入参与治理
    从去年起,三角镇东南村村民简小云多了一份“职责”——每天到村中巡河。东南村河涌密集,村内共有22条河涌,是三角镇河涌管理工作压力较大的一个行政村。去年,在落实河长制过程中,为缓解村级河长的管理压力,村中选举产生了8名“民间河长”,配合村级河长开展工作,简小云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到负责的河段巡查河面保洁情况、了解周边居民诉求、向村级河长反馈是“民间河长”每天的主要工作。在他们配合下,东南村的河涌管理有条不紊。
    三角镇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的社工罗瑞英也是该镇河涌管理的“新力量”。从去年起,为配合河长制推行,罗瑞英通过社工平台每月定期组织镇内居民志愿者通过骑行的方式,下村进社区巡查河涌,了解居民诉求。如今,身穿黄色马褂的骑行巡河队伍成了三角镇河涌岸上的一道别致风景。
    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河长制实践是镇村一级的共同选择。目前,三角镇已有近百名“民间河长”,另有近300名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参与到日常河涌管理工作中。该镇还从今年起将每月第三周周日定为全镇义务巡河日,引导全镇关注和参与河涌治理。板芙镇设立“河长日”,镇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定期与村级河长、“民间河长”、社会组织、环保人士、沿河居民等人员一起巡查河涌、走访调研、入户宣传,共同研究解决河涌管理问题。东凤镇推出“河长制”护涌志愿系列服务活动,从        今年4月起至12月,组织发动“志愿河长”“志愿巡河长”“民间河长”“小河长”“河小青”等力量,开展各类河涌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3 人大代表建议开发信息化河长制管理平台
    “各级各部门联动配合,镇村一级的河涌管理更有力了。”三角镇河长办工作人员罗日明对全面落实河长制后全镇高效的河涌治理工作印象深刻。在2017年全市河涌水质检测和污染指数检测评比中,三角镇均位列前茅,全镇超过九成河涌的水质评分高于全市平均分。
    事实上,中山早在2011年起就启动水环境整治工作,并从2014年8月起逐步推行河长制,提出河涌治理属地管理原则。同时,在2016年先后出台《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和《中山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治水目标和措施,治水工作深入开展。
    对于中山而言,去年全面推行的河长制是治水工作“升级”的契机,通过落实河长制,进一步整合贯通市、镇、村和社会各级各方力量,一个多方协同和运转高效的河长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如何让各级各方力量整合在一起?除在体制机构上进行设置外,快速的信息沟通和处置机制是其中的关键。据了解,目前中山各镇区均已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建立工作交流群,镇村级河长每天在平台上通过图文形式反馈巡河情况,反映和商讨解决相关问题。
    中山市人大代表章美锦认为,这种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整合和交流的问题,但市与镇村之间以及市镇部门之间的纵向、横向沟通仍不畅通。针对该问题,她建议中山可运用计算机信息、gis地理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sns等技术,基于河长制管理要求,开发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及app,建立市、镇、村3级智慧型的河长监管体系,构建集信息公开、公众互动、社会评价、河长办公、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于一体的水环境社会共治新模式。通过推动全市镇区级河长注册使用,发布治水新闻动态,解决以往在治水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缺乏科学管理、问题发现和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同时,她提出,可在该平台及app上建立河长制电子公示牌,向社会全面公开全市河道的河长制信息和河道水质监测信息,全面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该平台和应用,构建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治水体系,不断巩固治水成果。

市农科中心:集中展示芥蓝品种 帮种植者选择良种
林州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
我市组织开展平安创建第一次“双推”活动
“双创周”上演二次元 创客泛娱乐嘉年华今日举行
青云谱区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各镇区“出招”落实河长制 构建社会共治立体化治水体系
PMI连续14个月保持在51%以上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13日降雨到来 天气凉爽
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惩治毒品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
斗门区召开政府常务会议 加大执法力度 规范围填海行为
辉县市2018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0.8万亩土地治理项目第9、10、11标段(二次)结果公示
一个个“家庭包”“暖心包”送到三亚各地困难母亲手中
汤阴县创新开展“三扶”积福活动
原阳县:首所院校开工建设
观山湖摩根中心:为业主营造 “家”一样的工作环境
钳工张学海:从0.05毫米的合格走向0.01毫米的卓越
8月温州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8%
曾昭宝率领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到永城市 -- 视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2018年8月14日TVOC浓度排名
广西网络媒体峰会:大咖共话媒体融合新发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