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戏焕发新活力

在刚结束的湛江戏剧嘉年华活动中,广东粤剧院携《还金记》《兰陵王》《白蛇传·情》参演,可谓幕幕皆精彩,场场均爆满。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白蛇传·情》,该剧唯美的意境堪称一首“江南春绝句”,而戏中对爱情的坚贞和相守,又令人荡气回肠。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曾小敏在戏中扮演情深意重、文武双全的“白蛇”,一下子俘获了湛江戏迷的心。
日前,记者就戏曲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采访了曾小敏。
3台精品剧目亮相湛江戏剧嘉年华
记者:广东粤剧院带来的这三场戏,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曾小敏: 这是广东粤剧院第一次参加湛江戏剧嘉年华的演出,我们带来了3台精品剧目,分别是《还金记》《兰陵王》《白蛇传·情》。这三出戏各有特点,比如《还金记》是一个红色题材,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去见证红军长征艰难卓绝的历史事件,是主旋律比较突出的一部戏。这部戏在上一届艺术节中获得剧目一等奖第一名。在艺术手法上,这部戏也有很多创新点,比如利用了话剧的一些手段,唱段和身段上运用了许多戏曲元素,音乐上也有创新,节奏明快,吸引了不少新的观众。
《兰陵王》是比较传统的一出戏,保留了较多粤剧传统元素,除了唱腔、表演上保留了较多原汁原味粤曲的唱段之外,其他编排上也作了一些创新。比如在《兰陵破阵乐》中,融入了祭祀的形式“跳大神”,重现出征战舞,较大场景的打戏营造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比较有气氛。
《白蛇传·情》是近年的代表作,我也凭此戏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这部戏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上个月中国戏曲频道专门来广东现场直播,这在广东粤剧也是首例,很多外省剧种专家看了之后说“这是广东的《白蛇传》”。这部戏对经典故事进行重新的组织和编排,在思想内涵、唱腔、音乐、造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开拓了新的观众。这一出戏在2014年创排后演了几十场,走进很多大学,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有些年轻观众看了三十多次。
    创新传统戏曲 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
记者:传统戏剧用什么形式创新吸引新观众?
曾小敏:传统戏曲要创新才能焕发活力,适合时代发展,赢得年轻观众的喜欢。首先是剧目选择。以前演出剧目多是前辈留下的,我们只是复排,重新演绎。虽然很多经典剧目值得代代演下去,但要判断哪些适合创新,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比如现代观众的思想、观念与这出戏是否契合等,找到与观众的共鸣点。
其次是形式上的创新。比如舞台美术的呈现,不是堆积在一起就好看,现在追求的是舞台上的简洁和唯美,化繁为简,这才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取向。
第三是表演上的创新。戏曲有很多身段和程式,我们会根据观众的审美进行重新的编排,比如在《白蛇传》中,所有的身段都是载歌载舞,唯美的戏曲身段,加入了很多舞蹈和戏剧元素,观众看起来会觉得新颖唯美。
第四是音乐上的创新。音乐节奏感强,有时代感,要加入很多元素,比如将民乐演奏渗入其中,整个戏的气氛会更加融合,表达也更加清晰,令人精神振奋。
第五是造型上的创新。广东粤剧的特点是从头到脚光闪闪的,雍容华贵。我们要保留这种形式和味道,同时也要加入这一代人喜欢的清新、唯美、简练,把这些风格抽出来,作为人物的形象,营造一个现代人喜欢的戏剧舞台形象。
第六是抓住节奏。传统的粤剧节奏比较拖沓,一个戏看下来要三个多小时。如果粤剧要更好地流传和推广,节奏就要把握好,一般控制在两个半小时内,精品剧目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让观众有回味空间。
记者:如何开展传统戏曲传承和推广工作?
曾小敏:为了让传统戏曲吸引新的观众,开拓新的市场,近几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今年我们的任务是高校全覆盖。湛江有三所高校,我们下一步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戏剧进校园活动,如剧目展演、讲座、知识普及、戏剧活动等,把戏曲送进校园。剧目方面,我们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学校设置不同的内容,比如大学以四大名著为主,中学以教育意义的为主,小学以生动的戏为主。
除了送戏出去,我们还要请学生到剧场体验。因为我们有自己成熟的剧场和体验馆,这是一个丰富的戏曲知识场所,学生来了除了可以体验粤剧场景还有道具、化妆、表演等。
湛江群众对粤剧热情高
记者:这次来湛江表演,对湛江有什么样的印象?
曾小敏:来湛江参加这种大型演出尚属第一次,对湛江的印象很好。湛江是座非常美丽的城市,空气清新,让人身心放松。湛江人非常朴实和热情。而且,湛江有深厚的粤剧文化底蕴,湛江对粤剧文化的推广也是不余遗力的,群众对粤剧的热情很高,很踊跃,给了我们新的体验。
希望以后这种活动我们每年都能参与,把广东粤剧院的优秀剧目带来湛江展演,同时也希望与湛江本地粤剧院及团体作艺术交流及探讨。
用市场去检验戏曲能否得到观众认可
记者:本次的戏剧嘉年华活动,湛江采取政府补贴+群众购票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培育演出市场。关于戏剧市场化,您怎么看?
曾小敏:这次湛江戏剧嘉年华活动,湛江市文广新局以推广和惠民的方式去进行,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我很赞赏。这个嘉年华让群众知道,欣赏高雅艺术要有一种仪式感,哪怕是花钱买票也是值得的。
戏曲市场化是正在探索的一个方向,广东也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走。戏曲完全市场化是走不通的,但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引导观众购票走进剧院看戏,对剧种、剧目、演员都有激励作用,用市场去证实能否得到观众认可是一个很好的作用。
戏迷都喜欢看戏,但不习惯买票,一直以来习惯了等送票。其实,戏曲这一行,要培养一个演员不容易,出一台戏也不容易,但这个演出市场一定要群众支持才可以开展得下去。换一个角度想,平时看一场电影都需要花几十块钱买一张票,为什么看一场现场的表演不愿意花钱买票?这个观念要转变。
自从2017年开始,我们守住了“买票”这一个关口。开始只有两三成的观众,到2017年年底,观众就达到八九成。这个过程很痛苦也很考验人,但是这个过程是值得去尝试的。到了2018年,这条路已经走得很顺了,现在我们还开展了周末看大戏和戏剧普及的一些项目。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的通知
我市开展节日酒类专项整治行动 保障“酒瓶子”安全
市展览馆帮扶共建送知识进社区
翠屏区高粱丰收在望订单收购有保障
兴平市综合执法局取缔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
让老戏焕发新活力
清明假期我市先雨后晴
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及环城水系治理工程实现城水一体人水和谐
市纪委监委全体干部会议召开
赣榆:富安机械20帘紫菜加工机械投放市场
《舌尖3》、《诗词大会3》还有各家卫视春晚 7天荧屏大放送根本看不过来
宜春交警部门对三类车辆“动真格”
株洲市环保局机关一支部召开“从严治党、警钟长鸣”组织生活会
市政府专题研究教育工作 王立伟参加
沈北新区“六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果蔬大棚管理忙
“三个片区”预计12月底完工
青冈举办第二届农民论坛暨扶贫讲堂
市国土资源局贯彻市“两会”精神 狠抓2018年五项工作
教育时评教养 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好“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