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红色印记】“一劳大”旧址:八小时工作制在此决议


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之一,保存着大量的红色印记。为挖掘红色故事,寻游红色景点,缅怀革命先辈,继承红色传统,“广府新语”今起推出系列文章【身边的红色印记】,每期带您探寻一处身边的红色印记,邀您一起追忆中国共产党从走上历史舞台,到取得革命胜利的峥嵘岁月。
第十九期,我们来到解放大桥西侧的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在珠江南岸、解放大桥西侧,有一幢古朴的老房子,白色外墙,木质连廊,在绿荫掩盖下的门匾写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以下简称“一劳大”)。据悉,“一劳大”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曾经是广东机器工会所在地。1922年5月1日,在纪念国际劳动节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决议。从此,中国工人运动翻开了新篇章。
工作八小时决议在此通过
走进“一劳大”,记者看到,整个旧址由南北两幢建筑组成。据工作人员介绍,北面的西式混凝土建筑是当年广东机器工会会所,楼前的花园直通珠江边。南面的大礼堂是当年召开“一劳大”的会场,中式金字顶砖木结构,由旧仓库改建而成。
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达到高潮。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向全国各工团发出了在广州召开“一劳大”的通告,并借纪念国际劳动节的机会,于5月1日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当天克服了经费困难和逃过了警察的追缉,到会代表共有17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12个大城市的110个工会、34万有组织的工人,其中广州和香港的代表占八成。当年著名工运人物如张国焘、李启汉、邓中夏、邓培、陈炳生等均参加了大会。当天,5万多人一起在广州第一公园(即今天的人民公园)开大会庆祝,并在会后举行大游行。
在为期6天的大会中,通过了《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宣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工人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劳动者在广州第一次实现团结和联合,并通过“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以及“尊重劳动届及儆戒工贼虎伥案”等10项决议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开创了全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并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运的高潮。
旧址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后,广东机器工会会所幸运地躲过一次次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机器工会会所被政府接管,并移交广州市总工会,用作广州职工业余教育和机电工会的办公场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劳大”旧址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长达数十年。直到广州第三次文物普查,它才被重新发现。历经三年考证,在2006年广州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它的身份才被揭开。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广州市总工会斥巨资对旧址重新进行原状维护。同年11月4日,修葺一新的一劳大旧址正式揭幕。目前,一劳大旧址已被确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走进“一劳大”旧址,看着工人馆中陈列的文物,当年工运代表振聋发聩的呐喊,犹在耳边回荡。整个“一劳大”旧址共分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礼堂、广州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大楼首层大厅以及二层)、广州工运史研究室(大楼首层西侧阁楼)、工会培训基地(大楼三层以及五层)、工会学堂(大楼四层)等,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成为了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广州市职工和工会活动的主要阵地。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16:30停止进馆)
周六、周日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具体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爱和里9号)
来源:信息时报、广府新语

中电神头开展防寒防冻专项检查迎接冬“高峰”
夺走梅艳芳的病,九成可预防!这款疫苗获批上市,这个年龄段蚌埠女性必看!
这个女老师不简单:医生开假条不用,上完课做手术次日绑盐袋上课
彭山区:居家托养服务让残疾家庭省心舒心
绿色发展理念在雅安落地生根
【身边的红色印记】“一劳大”旧址:八小时工作制在此决议
【专题】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
本为保护居民 为啥要留隐患
邻里互助创平安
筑牢防灾减灾意识 应急演练来助力
西安新技术确保亚太6C卫星准确入轨
绵阳这群人十年坚持做这件事,今年他们还能提前预约…
馆陶县创新方法促“双色建设”
今年阜阳市将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车外乱抛杂物225台车被曝光 车主被处200元罚款
暑期档美食动画,为何不约而同选择“包子”?
点亮社区“平安灯”
涉企证照通办改革持续发力 一个窗口 只要跑一次
峨边:再部署再落实再冲刺 扎实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
新华时评:人人尽力,把更多的大漠染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