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与企业将居民的文化需求纳入考量之中,盘活资源、多元投入,让文脉流入城市毛细血管,人们的精神与心灵得到文化的充盈。图为贵阳乐湾国际城免费提供场地与服务,为业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廷秋教授举办“桃李不言,大爱有声”为主题教学30周年音乐朗诵会现场。赵相康 摄
南明区图书馆阅读区座无虚席。 庞博 摄
作为市、区两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南明区图书馆由南明区政府与贵阳宏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合作共建,不仅拥有藏书3万余册、200余种期刊,500个自习座位,环形儿童阅读区、多功能厅、活动室等设施可以满足市民的多种阅读需求与活动需要。
自2015年成立以来,中天书画院举办了几十场书画活动,既有“芳洲亭雅集”七人书画小品情景展、“诗情墨韵”——杨霜先生书法遗作展等专业性展览,也有贵阳市、中天社区的群众性活动,其中两次中天业主书画大赛就吸引近千位书画爱好者业主的1200余幅投稿。
新华社区通过易地安置或货币安置的方式拆除了危旧老楼,腾出的空地建成公共绿地和社区公园,并配套了文创空间“花朵文创-茶空间”,至今已开展了茶艺、花艺、绘画、苗绣、国学讲堂、艺术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多元投入 文化滋养润民心
2016年,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全部免费开放,51个遍布社区、商场等人流密集地的“图书馆小站”建立,94个社区成立文化中心……对贵阳市民来说,“家门口”的公共文化配套设施越来越多。
7月3日,时间刚过中午,位于花果园j区12栋地下二层的南明区图书馆内,坐满了手捧书本的读者。
家住花果园m区的居民文佳佳告诉记者,现在她每隔几天就和孩子一起来南明区图书馆,这里既能找到适合孩子的绘本,还能借到最新的畅销书,孩子与成人的阅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作为全民阅读示范社区之一,花果园在2017年建设了“漂流书吧”,“无人监督、随意取阅”的共享书吧,全天候向市民开放。
今年6月,面积4000平方米,全年无休,免证进馆的南明区图书馆开始试运营,再次展示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形式创新。
作为市、区两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南明区图书馆由南明区政府与贵阳宏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合作共建,不仅拥有藏书3万余册、200余种期刊,500个自习座位,环形儿童阅读区、多功能厅、活动室等设施可以满足市民的多种阅读需求与活动需要。
“南明区图书馆也是贵州省首个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管理的图书馆。”运营部主任黄宇介绍,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的转变不仅给图书馆带来了面积大、藏书多、“颜值”高的硬件优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得到提高,更“接地气”,特别是借助社会化连锁运营的优势多地联动开展的全民阅读沙龙、国学讲座等文化活动等将极大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目前,南明区图书馆已经接到周边多家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活动申请,希望将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中来。”黄宇说。
而阅读空间之于社区,除了提供温馨优雅的阅读环境外,也承担着社区公共文化共建的职能。
“你看,这个红色的图形是不是在上一页已经出现过了呀?”7月4日,当记者来到白云区大山洞社区“诚信凤翮筑梦书屋”时,孩子们正在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下专业地阅读识图绘本。
“社区建设书屋的初衷是希望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关爱的空间。”大山洞社区综合办主任王钰淞介绍,由于大山洞社区外来人口多,放学后很多孩子需要学习空间与学习辅导,加之大山洞社区所在的白云区中心没有大型书店,因此大山洞社区将社区服务中心一楼临街办公室辟为场地,引入社会化运营,建设了“大山洞社区诚信凤翮筑梦书屋”,利用阅读活动作为媒介,承担起“幼有所托,老有所乐”的社区服务功能。
目前,这样的新一代社区书屋在贵阳金华园、世纪城等地已建立6处,成为构建新型社区文化体验新阵地。
此外,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提供的多元文化服务,也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在碧海社区服务中心的文化活动室,记者巧遇正在为孩子们上阅读写作课的唐老师。唐老师退休之前在三十五中担任语文老师,“听说社区开设这个兴趣班,就过来发挥发挥余热了。”他告诉记者,能到社区陪孩子们一起进步、成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盘活资源 文化点亮生活
“将军!”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碧海社区服务中心三楼,清脆的落子声与爽朗的笑声从社区文化活动室里传出。
象棋桌上,70岁的王亚麒和棋友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精彩“厮杀”。“平常天送孙子上学之后,就来这里杀几盘。”王亚麒笑着说。
棋牌爱好者之外,不少社区居民则静静地欣赏活动室四周悬挂的书画作品。“这些都是社区居民创作的,每年社区都会举办好几次书画展。”73岁的王莫娟是碧海社区书画协会副会长,她告诉记者,碧海社区书画爱好者众多,这间文化活动室也是爱好者每月两次交流会的固定场所。
“碧海社区的群众文艺力量很强,需要的话,3天就能拿出一场文艺汇演。”碧海社区社服部相关负责人张伟告诉记者,为满足居民的文娱需求,社区将服务中心三楼开辟成书画棋牌活动室与阅览室,四楼建成排练室。从此,棋牌书画、舞蹈合唱、学习交流、才艺展示……每天来看书学习、健身娱乐的居民不断,为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而随着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室也成为社区文化展示的窗口,王莫娟就在这里举办了她的首次个人书画展。
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社会发展,人们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社区也越来越重视将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配备纳入考量,而这就需要社区充分挖掘各自特点,盘活公共资源。
“保税区旁,青年山下,栽下一株文明之花……”贵阳市白云区都兴社区群众文化艺术团深情排练着由成员集体创作的《艺术团之歌》。作为企业型社区,都新社区在“厂地联动,文化共建”方面探索出社区与企事业单位协同机制。
“把厂子充分利用起来。”白云区老年大学都新分校副校长邹秀禄告诉记者,在都新社区,企业的体育馆、汇通文化广场、运动休闲公园等现有设施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社区开展多项文体活动的优良硬件条件。另一方面,社区群众文化艺术团则为企业退休职工提供了文化生活的舞台。而依托功能完备的场地与设施,2017年,白云区老年大学分校在都新社区挂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南明河畔,绿树阴浓,中天书画院临街坐落于未来方舟尚礼北路。今年6月24日,第二届“中天业主书画展”在此开幕,飘逸的荷花水墨,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77幅书画作品展示着广大书画爱好者们的风采。自2015年成立以来,中天书画院举办了几十场书画活动,既有“芳洲亭雅集”七人书画小品情景展、“诗情墨韵”——杨霜先生书法遗作展等专业性展览,也有贵阳市、中天社区的群众性活动,其中两次中天业主书画大赛就吸引近千位书画爱好者业主的1200余幅投稿。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书画艺术。”中天书画开展的活动与展览都围绕这个宗旨展开。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天书画院执行院长刘宝静告诉记者,全国与贵州知名书画艺术家组成了中天书画院的核心团队,因此一方面,中天书画院与中央美院、新华书画院、省画协、省书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书画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另一方面,书画进社区、书画笔会、文化沙龙、成人公益书法培训等活动则带动了一方文化艺术生活,让业主和市民在闲暇之余,能与书画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艺术有美好的共鸣。
此外,在书画院的组织、发起、帮助下,中天社区组建了业主书画协会,首期已吸收了100余位成员。刘宝静认为,这正是书画院在作为展览交流平台之外的一种功能辐射。业主自发、书画院指导的模式为群众书画活动提供了一种组织保障,形成活动常态化、群众化、广泛化。“过去,社区的文化活动更多通过外部力量来推动,现在则更加有了文化自觉,有了内生动力。”
社区文化 找回老街坊味道
走进贵阳市云岩区宅吉社区吉贵院,参天大树下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文化亭里,孩童嬉戏,焕然一新的文化墙讲述传统美德……
漫步白云区大山洞社区东升小区,沿路周边“二十四孝文化墙”,生动活泼的画面与简洁的文字将卧冰求鲤等传统美德故事展示出来,让人情不自禁放慢脚步。
而在白云区新安小区,居民三三两两,闲坐于民族文化长廊和“礼法歌堂”中,聊聊天,拉拉家常,等待着下一场文化表演或是道德宣讲。
以上是贵阳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个缩影。
王钰淞告诉记者,这些老旧小区在两三年前可不是这副模样。那时,新安小区的文化广场还是一片旧煤棚,东升小区则环境杂乱差。2015年,贵阳市启动了“三年千院”行动计划,陆续对1000个老旧居民小区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其中,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化休闲区与道德文化墙便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院院新貌”增添了文化气息。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文化墙不仅为小区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居民崇德向善,培养人文环境。王钰淞说,目前,大山洞社区所有小区都修建了文化广场,不仅居民有下棋遛弯的场所,27支居民文艺队伍也有了排练场地。文化长廊和民族文化广场改造好之后,七彩湖小区的居民每年都会在此举办“长桌宴”,找回了“老邻居、老街坊的味道”。
作为典型的老城区,南明区箭道街米市巷100号原来是两栋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红砖老楼。一栋楼58户人家,只在一楼有公用厕所,而且一层楼只有一个下水道。新华社区通过易地安置或货币安置的方式拆除了危旧老楼,腾出的空地建成公共绿地和社区公园,并配套了文创空间“花朵文创-茶空间”,至今已开展了茶艺、花艺、绘画、苗绣、国学讲堂、艺术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2015年10月,米市巷与同样“大变身”的岑家花园、彭家花园等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示范项目一起,荣获了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授予的“2015亚洲都市景观奖”。
乐在闹市之繁华,怡于人文之静雅。当更多“零门槛”公共文化空间在社区中扎下根脉,不仅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活动与交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们将真善美渗透到触手可及的日常之中。如同刘宝静所说,“城市,需要文化与艺术来润养心灵。”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与交通、生活设施、商业同等重要的议题,需要全社会的多元共建与积极维护。
我省22所高校再次组团赴海外揽才
2018丽水生态精品 农博会即将在杭启幕
汪一光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烟台今年改造市区45个涝洼地段 优化市民居住环境
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审批中心窗口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
贵阳各区社区文化空间:居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杭海城际铁路市民监督团成立
中电神头开展防寒防冻专项检查迎接冬“高峰”
夺走梅艳芳的病,九成可预防!这款疫苗获批上市,这个年龄段蚌埠女性必看!
这个女老师不简单:医生开假条不用,上完课做手术次日绑盐袋上课
慈利县召开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工作紧急会议
爱心志愿者情暖社区 义务打扫美化环境
书画联谊,翰墨传情——天心区政协委员进企业
【庭审现场】晋城:一场婚外情毁掉两个家庭
华容区新增有机产品认证7个
做最真实、最彻底、老百姓最满意的政务服务
三亚交警启动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再塑良好形象
西安新技术确保亚太6C卫星准确入轨
绵阳这群人十年坚持做这件事,今年他们还能提前预约…
馆陶县创新方法促“双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