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央媒聚焦深圳,详细报道了深圳在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功做法,探寻深圳的改革和创新如何铸造了奇迹之城。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从40年前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几乎为零,到目前拥有5g技术、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新能源汽车、柔性显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深圳走在了世界创新前沿。如今的深圳,已走出了一条从跟随模仿式创新迈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的跃升之路,成功跻身于全球创新价值链中,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今年1月,在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深圳以“创新”为关键词,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基础创新能力的不足。现在要做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一些人眼中,科技创新是个技术活儿,只要资金投入到位,只要心无旁骛地刻苦钻研技术,就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事实上,一些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不去,并不是简单的资金和技术问题,说到底,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二是制度改革没跟上。
科技创新依靠的是“人”,人的思想解放不了,处处都是思维禁区,不敢尝试不敢冒险,科技创新就如同镜花水月,即使小有收获,也难以在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等方面有大作为。某种意义上,改革开放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依旧需要改革的助推。
体制机制不合理亦是阻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在科技领域,也存在一些“拍脑袋”工程,导致部分技术的攻坚方向、路线选择、人才和资源配置等等不是由市场决定,科技计划、投入、管理分散,创新资源存在碎片化等问题,不痛下决心破除体制机制方面的顽疾,科技创新就很难有大的突破。
前不久,深圳市委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工程,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率先探索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用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更上层楼。
改革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改革的深度,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
加快推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重庆交通行业劳动竞赛启动
黑河市市场监管局召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联席会议
商事制度改革持续释放红利激发“大同活力”
寻找身份证失主!
卫辉市:大禹湖畔“雷锋”多
改革的深度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
【我奋斗 我幸福】相差60岁的老少警民情
资深动画导演孙哲逝世 曾导演制作《蓝皮鼠大脸猫》
市卫生计生委精心组织开展2018年“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大型义诊活动
团市委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家园式”成长空间
灵山:引进产业 留住妈妈
我市三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绿色制造工厂
市绿委办举办“古树名木健康与安全性评估”讲座
汉阳区举行“逐梦青春·汉阳有我”青春分享会
2018.05.05晚间天气预报
明天,包头这里燃爆了!全国网站平台知识技能竞赛内蒙古赛区决赛开战
浙大专家组到合江县榕山镇调研乡村振兴战略
“咱社区也要有跳广场舞的地儿啦!”
眉山青神县一女士夜跑失踪 警方悬赏万元破案
多彩文化活动喜庆中秋佳节市民阖家参与乐享欢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