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见·2018|北京地坛万名游客争睹仿清祭地表演

编者按:2018年,农历戊戌年,春节来了。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千龙网特别策划推出“年见”品牌春节采访行动。“年见”,有记录、记述、记载、汇辑以及相见、见到之意。以个人的“年见”,拍摄、书写、绘画新时代的“年轮”。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节日期间,千龙网记者将发回大量北京和全国各地基层见闻,生动展现基层群众守岁围炉,剪烛催乾,听烧爆竹,看抉桃符,亲情家风,喜气洋洋的节日生活。敬请关注。
“‘皇帝’来了!”2月17日上午9时,近万名游客聚集在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内一睹昔日清朝乾隆皇帝祭地仪式。
2月17日上午9时,近万名游客聚集在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内一睹昔日清朝乾隆皇帝祭地仪式。图为“乾隆皇帝”在祭地。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当天上午9时整,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内响起悠扬的中和韶乐,150余名“文武百官”和“侍卫仪仗”前呼后拥,身着祭祀盛装的“乾隆皇帝”缓步登上方泽坛。“跪——拜——”随着祭祀官的口令,“乾隆皇帝”行三拜九叩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千龙网记者了解,仿清祭地表演是历届地坛庙会的保留节目,祭地表演严格遵照乾隆皇帝的祭拜程序进行,分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等9个部分,层次分明、严谨慎密。150余名的表演队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文武百官、侍卫仪仗等。其中,舞蹈分文、武两部分,文舞生手持古笛,武舞生手持干与戚,舞姿刚劲舒展,与礼仪程序交相辉映。
地坛庙会祭地表演是仿照乾隆年间的祭地仪式进行的,所用陈设、服饰、音乐等都是按照史书记载精心设计。“乾隆皇帝”三拜九叩,“文武百官”和“仪仗队”威武庄重,八佾舞刚柔舒展,八音齐鸣,古乐悠扬,伞盖旗幡交相辉映……
“2008年,我去北京天坛公园看皇帝祭天表演;2018年,我和家人又特意来北京地坛公园看皇帝祭地表演。”一位东北女游客说,祭地礼仪是远古流传下来的一种纪念性活动,是我国古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地域文化特色之一。她之所以喜欢看北京的仿清祭天、祭地表演,是因为这种表演中不仅是人们了解礼仪文明及明清历史的一扇窗口,还蕴含着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基因。
地坛建成于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每逢夏至这一天,明清两代的皇帝便会来到地坛进行皇家祭祀活动,企盼在帝王的统治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从公元1531年至1911年,先后有明清两代15位皇帝在此连续祭地长达381年。
1990年,在文物专家的帮助下,经史学家的严格考证,地坛公园遵照乾隆帝祭拜程序,编排创作了大型仿清祭地表演。作为春节地坛庙会固定的保留节目,仿清祭地表演至今已经演出了28年,每年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观众,成为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
2月17日上午9时,近万名游客聚集在北京地坛公园方泽坛内一睹昔日清朝乾隆皇帝祭地仪式。图为仿清祭地仪式上,“文武百官”和“仪仗队”威武庄重。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不给买就不带孙子” 厦门一老人沉迷电疗仪体验
喻屯一小举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签名活动
物业工作勤督查 深化落实提服务
东莞市环保局组织开展2018年东莞市汛期环境安全检查工作
省人大来阜调研探索长效机制提高监督实效
年见·2018|北京地坛万名游客争睹仿清祭地表演
博望区三个镇全部成立商会
公交602路明起更名为603路
凤岗:雨后淤泥堆积路面 环卫紧急清扫保安全
胡海运在全市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上要求 落实责任 措施到位
我市2018年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出炉
市卫计委从严从实督查中江健康扶贫工作
种粮大户学习无人机“飞防”
为民办实事:盘点“民生清单” 共享“改革红利”
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 来看看这型飞机到底什么样
陵城开展“奉献一小时”志愿服务
湖南省环保督察组督察长沙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支出明显增长
高建军在调研国税地税工作时指出确保完成今年全市财税收入目标任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红山镇将特色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动力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