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深耕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高地


  羊昌花画小镇。 本报通讯员 韩德贵 摄
  “黔中秘境,生态乌当”,对于生态二字,乌当人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有着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乌当的实践脚步,坚实而从容。从“自然乌当”到“生态乌当”,再到“生态健康之区”,绿色发展成为乌当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引下,围绕“绿色惠民、全民共享”的健康乌当品牌创建,乌当区探索创新“两山”理论保护与开放互动发展的核心要义,不断延伸拓展生态文明建设“4g”模式,努力建成全国“两山”实践示范区,形成“两山”实践乌当模式,为“两山”理论体系完善贡献乌当智慧。
  理论之花开出发展硕果,生态文明的价值正在释放。
  生态健康产业集聚、健康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大健康产业势头正旺、乡村振兴战略全速推进……乌当区正呈现出“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局面,绿色发展驶上更加宽阔的大道,向着生态高地进发。
  战略选择:从自然之区到生态健康之区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的发展历程中,乌当经历了“自然乌当”“生态乌当”“生态健康之区”发展定位的不断升级和探索过程。
  这一过程,是乌当区探索选择主导产业的过程,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互促共进的创新探索过程。
  “十一五”期间是乌当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一时期,由粗放时期兴办的铁合金冶炼、造纸、采矿等行业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已经显现,乌当区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势利导及时提出了“黔中秘境·自然乌当”的发展定位,坚决关闭淘汰高污染产业,加大投入落实责任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同时选择培育低生态压力的电子信息、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坚决向集约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型。
  “十二五”期间,乌当区认真总结“自然乌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在“自然乌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乌当”的重要理念。同时,以“黔中新型工业化先行区、西南高品位休闲度假区、贵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四区建设为主线,努力探索“两山”转换的有效路径。
  进入“十三五”,全区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抢抓贵州大健康风起云涌、大数据风生水起、大旅游井喷爆发的重大机遇,立足区位、生态、山水、田园、地热、文化、产业优势,在“自然乌当”“生态乌当”的基础和传承上,提出构建“生态健康之区”的设想,打造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乌当人更加主动地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思维,在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走绿色发展新路,因地制宜选择好主导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格局。这,是乌当区“两山”理论实践的基本遵循。
  产业选择:大健康产业释放绿色红利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两山”理论实践的关键在于,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同时,找准发展方向,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有效路径。
  在“两山”理论实践中,乌当区深刻体会到“两山”转换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找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主导产业为引领,带动全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大发展,以思路换出路,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依托从“自然乌当”到“生态乌当”长期实践中积累的良好生态本底,乌当区确定大健康产业为区域主导产业,以“大健康引领、大数据融合、大旅游助推”为主线,围绕“医、养、健、管”四大领域,全资源联动、全区域规划、全业态布局、全产业链发力,塑造“疗养胜地,健康智城”产业品牌,吹响打造“生态健康之区”的号角。
  如今,从一产到二产、三产,从“医”“养”到“健”“管”,从云锦洛湾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到智汇云锦孵化基地、景峰医药产业园、张天水大健康产业园、贵阳医疗健康城,大健康新业态不断被培育、催生,健康服务业不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医药产业不断集聚发展……乌当区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正在形成和完善,千亿元级大健康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这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产业抉择。以优势特色医药产业为基础,向上拓展到中药材种植、健康食品种养殖等第一产业领域,向下延伸到健康旅游、运动休闲、养老养生等健康服务业领域,将大健康产业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加以培育,促进了全区产业融合发展。
  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经济红利不断释放。乌当将借力“健康中国”战略行动,围绕“医、养、健、管”四大领域,全资源联动、全区域规划、全业态布局、全产业链着力,全力构建医药医疗和健康养生两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实现千亿元级产业发展目标,在“创新驱动、标志项目、产业规模、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城乡统筹、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成为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价值初显: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乌当人清醒领悟到“两山”转化的内在逻辑。为了彰显“生态乌当”的绿色价值,乌当人坚决实施环境治理的“规、关、转、管、罚”五字诀,纵深推进全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构建绿色惠民共享格局。
  通过加快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山林生态建设修复,大力推进城镇绿化提升、裸露山体植绿、交通要道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大饮用水源地、山塘水库、风景旅游区、河道的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环境问题整治,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逐步形成“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青水秀”的空间格局。截至目前,乌当区森林覆盖率达54.93%,位居全市第一。
  “黔中秘境”的绿色惠民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乌当区将公园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农文旅一体、建设全域健康旅游度假区和养生养老目的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良好生态、山水、田园、森林、文化、地热的优势,将山地旅游、康体运动、温泉养生、农业观光、养生养老等健康旅游新兴业态充分融入公园建设,突出打造一批融生态建设、文化产业、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公园。
  山绿了,水清了,不但换来群众一张张笑脸,生态优势还化为强劲的发展优势。
  乌当区以建设贵阳市民“周末花园”为目标,以创建全域旅游区为契机,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战略性主导产业,以全域旅游统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康体、滋补养生、温泉理疗”三大养生旅游产业,巩固壮大“乡村旅游、避暑度假、观光体验”三大休闲旅游产业,用“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
  同时,乌当区厚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全力培育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大健康医药产业,持续推进全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生活方式绿色化全面普及、产业园区集聚集约的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 ”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康体运动、健康养生等业态,带动扶贫攻坚,绘就百姓富、生态美的乌当美好画卷。
  本报记者 樊荣
  (《深耕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高地》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村党支部带领百姓齐上阵 小山村绘就振兴“新蓝图”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
银川东部140亩绿色公园带投入使用
沈北新区:一边解难题 一边议共赢
张国伟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会议上强调:提高思想认识 压实工作责任 高质量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乌当区深耕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高地
特约记者行:好家风——袁泉的艺术源泉
廉江市:我市17家企业为扶贫协作县谋就业
开阔思路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枢纽——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
数字城管10月份考核情况通报
漳浦:官浔镇人民调解员成功调解在厦务工人员赔偿案件
振兴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安监窗口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审批工作
市交运局召开联合治超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
建瓯南雅镇:飞在农田上空的“宝贝”
因为23元钱 他获刑3年半,还挨罚1万元
全市“弘扬焦裕禄精神 争做出彩周口人”微型党课决赛举行
市医废中心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长沙首个人车智能化管控系统启用 “电子劝导员”提醒行人过马路
北海支队开展元旦“零点”夜查行动确保节日安全稳定
张曙光在全省县域结对帮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上强调努力提升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质量和水平陈爱军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