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沂市沂南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抓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软环境优先”三大优先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环境美 护航美丽生活
环村路干净整洁,栽植的黄花分外妖娆,街道两侧的“幸福生活三字经”等手绘墙图文并茂,新建的休闲娱乐广场植被茂盛、设施齐全……沂南县大庄镇朱家井子村一幅幅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画卷映入眼帘。
朱家井子村在排水渠内栽植莲藕500多株、黄花10万多株。村里将栽种的黄花和果树由全体村民免费认领,按区域位置分配到每家每户,由群众进行管护。“村民管理,村民受益,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哪个能不上心?”朱家井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方锋如是说。
朱家井子村环境的改观是沂南县坚持“共建共享”,打造标准化美丽乡村的缩影。近年来,沂南县大力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将296个村庄作为一盘棋统一规划,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制定《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明确长期保留村、拆迁撤并村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名单,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历史融入、文化渗透的有机结合。全县各村道路硬化、“五堆”整治、改厕工程、村内街道及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等多项治理措施实现了全覆盖。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解决农村污水、垃圾收集治理难题;实施畜禽养殖和石英砂行业深度治理,集中取缔“散乱污”企业等。
产业兴 催生绿色经济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沂南县坚持富民导向和绿色发展主线,注重产业支撑,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
乡村旅游成为沂南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按照“农业园区景区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个。竹泉村、常山庄、智圣汤泉等3a级以上景区13家,年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竹泉村“一新一旧”两个村庄的模式、整村进行旅游开发的“造血模式”等特色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
沂南县是山东省首批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试点县,通过大力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推动了农业新六产向高端纵深发展。一颗草莓的发展证明三产融合的价值。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沂南“六棵树”的草莓在坚持草莓种植这个主业的基础上,发展草莓酱、草莓茶、草莓酒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做到三产融合。这个草莓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可繁育草莓脱毒种苗6000万株,实现产值1.2亿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培育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俗立 凝聚新风正气
近年来,沂南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了乡村文明行动,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健全工作机制、严格督导考核等措施,大力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努力倡树新风正气。成立红白理事会组织、修订新的村规民约、制订红白事招待标准……各项措施的实行让广大群众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红白喜事简办渐成风尚。
对于辛集镇前埠后村逝者王富升的三个儿子来说,红白理事会真正成为了“大管家”。王富升去世后的第二天一早,在外教学的两个儿子主动到村党支部书记家,将写好的《告知书》交给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用村喇叭告知附近邻居,按照《告知书》办理丧事,不泼汤、不扎彩,附近邻居一律送3至5元钱取代送烧纸,红白理事会成员陪同前往殡仪馆,指导丧事办理,王富升的家属直称“省心”。截至目前,全县942个村民大组成立红白理事会。沂南县还加快推进殡葬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全县规划公益性公墓70处,47处已初具规模;全县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电话测评成绩不断提升。良俗取代陋习,文明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最好诠释。
麻杰 李文静 刘娟
于勇赴蚌埠公交集团与基层党员干部座谈
除了加油、充电 还能观景 宁波开建普通公路服务区
西宁加快打造“书香城市”升级版
“颂歌献给党”2018年南城合唱比赛开赛 15支队伍进入决赛
郾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召开2018年度工作会
临沂市沂南县:乡村面貌换新颜 惠民春风美家园
房地产税法拟5年内提请审议
筑民生平台春运返乡便捷购票活动结束
蓟州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三十载潜心文史研究 张华松:济南历史的活字典
餐馆开设“环卫工人爱心驿站” 每天提供爱心餐100余份
关爱残障儿童让爱洒满人间
经开区工商联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谢光华出席
为特区“二次创业”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
合浦县委书记杨斌调研城建重点工程项目
联出新气象 问出新状态 湘潭“五联五问”解发展难题
厦门大学今年自主招生报名已开始 六类人可报考
岚山区宣传统战系统举办作风建设专题讲座
区领导张宝才、刘景健就城建道路工程建设现场办公
永定区进行旅游促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