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最美家乡人”评选今日揭晓 入选者将获正能量奖金

  (厦门晚报 记者 王东城)今年6月以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开展2018年“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数十篇报道,聚焦温暖人心、感动城市的厦门“最美家乡人”群体。他们在各自平凡生活中坚持善良本能,践行公益精神,于细微处弘扬大爱。今天,我们从中评选出厦门十大“最美家乡人”,他们将分别获得厦门晚报和阿里巴巴共同颁发的正能量奖金2000元。
  本报还将从中推选两人参与全国评选,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者,将获正能量奖金10000元(获全国奖者不再领取厦门奖的奖金)。
  本报作为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厦门的独家合作媒体,2016年起开始参与发起“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
  ●黄松、黄江勇
  兄弟俩坠入深井 两兄弟合力救人
  4月3日17时许,同安新民镇西塘社区一处废弃民房旁,8岁的向美权带着6岁的弟弟向美林在一口水井边玩耍,不慎坠入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幸运的是,他们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电缆。
  刚下班的黄江勇路过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叫来哥哥黄松帮忙救人,他们的母亲也赶来了。水井很深,孩子无法自救,必须有人下井。黄江勇拉升电缆,让两个孩子的头露出水面。黄松没有迟疑,用绳子绑住腰部,下到井内救人。
  下到井里后,黄松用脚使劲踩住井壁,先把小兄弟俩中受伤的哥哥抱起来放在膝盖上,再抓住弟弟,将兄弟俩托举起来,并用救援绳将他们固定住。两个孩子先后得救了,筋疲力尽的黄松也被热心人拉出深井。
  (详见本报4月16日a5版和7月7日a4版)
  ●陈商安
  看到市民在雨中行走 公交司机暖心送雨衣
  6月20日下午5点多,市民黄先生到学校接儿子放学。走到离家不远的海裕路时,天突然下起雨。黄先生拉着儿子快步走上斑马线,一辆892路公交车经过,司机陈商安打开车窗朝他们扔来一件雨衣。当时雨下得太大,黄先生先给儿子套上雨衣,还没来得及好好道谢,公交车就开走了。
  黄先生说,公交司机的这一举动,让他和儿子的心头涌出一股暖流。儿子不停地说“公交司机叔叔真好”。
  (详见本报6月28日a4版)
  ●叶福来
  52岁渔民见义勇为 下水救起落水男孩
  6月26日下午,同安卿朴村西溪岸边,52岁的瑶头村村民叶福来正在补渔网。突然,他听到有人高呼救命,他循声望去,一名男孩正在岸边大声呼喊,水中有两名男孩。
  溪里水流湍急。当叶福来跑近时,其中一名男孩已经不见了踪影,另一名男孩也被卷到深水区。叶福来没有多想,立刻下水,奋力朝男孩游去。最后,这位老渔民救起了一名落水男孩。巧合的是,20年前,他的父亲也在这片水域救起过一名女孩。
  (详见本报7月2日a11版)
  ●王丽华
  省吃俭用助力公益 八旬党员捐40多万
  今年7月,湖里吕厝社区居民王丽华把原本打算去旅游的钱拿出来,捐给曙光救援队。这并不是这位85岁的老党员第一次捐款献爱心。王丽华有一本记事本,列有她从2001年至今的捐赠记录,数额累计达40多万元。
  王丽华自己也记不清具体是从哪一年开始捐资助学的。她省吃俭用,帮助贫困学生,至今已帮扶7名贫困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捐了10000元;2010年4月,玉树发生地震,她又捐了10000元;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过后,王丽华顾不上家里的损失,第一时间来到社区捐出11111元。此外,每年她都会固定向社区慈善驿站捐款1111元。“这些钱都是我妈妈从退休工资中一点点省出来的。”王丽华的女儿黄新薪说。
  (详见本报7月5日a4版)
  ●黄鹏辉
  全国先进个体户 捐200多万助学
  在黄鹏辉经营的家具店里,墙上挂满了工商、文明办等部门授予的各类“诚信”牌子。除了诚信经营,他还开展义卖活动,善款用于资助困难大学生,十多年来累计捐款200多万元。2016年,他还获得“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
  从2005年起,他每年举办一场助学义卖会,并通过市教育基金会,将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当年被录取的贫困大学生。十多年来,他累计捐款200多万元,资助近百人。他的善心义举,多次获得我市各级慈善机构的表彰。
  (详见本报7月7日a4版)
  ●郑狮
  照顾弟弟60年 哥哥一生未娶
  今年76岁的郑狮是海沧贞庵村人,至今未娶,60年如一日地照顾自小有精神障碍的弟弟。郑狮说:“弟弟就像个孩子,离不开我。有他在身边,家才完整。”村民们都说:“这是兄弟情啊!我们都很佩服。”
  郑狮说,弟弟比他小13岁。他的弟弟小时候啥也不会做,只会静静地坐在家里的角落发呆。“后来,我试着教他干农活,比如捡稻穗之类的轻活,他也学得来。再后来,我又尝试着教他洗菜、做饭,以及洗衣服、洗澡等生活自理能力,他也慢慢掌握了。”说起这些,郑狮显得比较欣慰。
  (详见本报7月14日a7版)
  ●赵亚娟
  12年前走上公益路 为老人们爱心义剪
  12年前,赵亚娟在买菜的路上,看到湖里金尚社区在招志愿者,没有多想就去报名了。第二天,社区负责人为她买了一套理发工具。此后,这套工具一直陪着她在义剪的道路上奔波。跟随赵亚娟的队伍也逐步壮大,目前已达上百人。
  他们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养老院、孤儿院。2009年,湖里区久久爱心社会服务中心成立。“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把这份爱长长久久地坚持下去。”赵亚娟说,希望更多的专业理发师傅加入到这个有爱的队伍中来,为更多老人提供爱心服务。
  (详见本报7月16日a5版)
  ●林妙琴
  女乘客腿脚不便 女司机背她上车
  7月19日中午,林妙琴驾驶2路公交车停靠厦大医院站时,一名拄着拐杖的女乘客要上车。林妙琴看到女乘客的一只脚上缠着纱布,怎么也够不着台阶。“我赶紧拉起手刹,征得她的同意后,蹲下身来将她背上了车。”林师傅说,当时她没想那么多,看到乘客行动不便,就那么做了。等到那名女乘客要下车时,林妙琴再次起身,把对方扶下车。
  林师傅是厦门本地人,今年不到40岁,但已经在公交集团工作了20年。这些年来,她经常帮助人,平时遇到老人家提着很多东西要上车,她都会下车帮忙。
  (详见本报7月26日a10版)
  ●丁勇
  热心联合社会力量 创建城中村图书馆
  今年4月初,丁勇和他的团队启动了高殿公益图书馆项目,前期投入的20多万元全部来自个人和社会组织捐款。图书馆开馆后,主要服务城中村里的孩子们。高殿社区有两万多名未成年人,9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很需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教育资源。同时,图书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假期、周末和放学后可以安全停留的健康场所。
  此前在2016年和2017年,丁勇和公益伙伴联合社会力量,先后创建了安兜图书馆与西潘图书馆。这两个图书馆都位于城中村内。他说,看到图书馆里来来往往的孩子们,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详见本报7月31日a4版)
  ●陈文弓
  设5个爱心饮水点 每天供应百升茶水
  陈文弓和弟弟一起在集美经营5家茶叶店,每家店都设爱心饮水点,免费提供茶水,平均一天至少供应100多升。
  在杏林东路店,经常有环卫工人上午8点多就在店门口等茶水了。“天太热,我们每天要喝好几升水。有了这个爱心饮水点,就方便多了。”环卫工人王女士说,这个爱心饮水点已经开设了两年多,商家真是实实在在做好事。
  有人帮陈文弓算了一笔账:每家店每天要用掉四五十个纸杯,加上烧水的用电和茶叶,一个夏天,他至少要额外支出5000元。对此,陈文弓不以为意。他说:“我就是想为过往的市民提供方便,希望他们在热天能及时喝上一杯水。”
  (详见本报8月22日a6版)

回家过年!听到这个消息 正在服刑的他落下泪来
惠州市金岁月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
2018年我镇首场文化惠民演出走进五星村
商场遇枪击?安保加一键报警保平安 我市商超反恐防范规范标准实施
市卫生计生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年党员座谈会
厦门“最美家乡人”评选今日揭晓 入选者将获正能量奖金
新城道小学开展孝亲敬老主题实践活动
我市专题研究城区交通疏导工作
2017年度全省依法行政考评清远获“良好”等次
家乡发展留才 企业高薪招贤——2018春季人力资源交流会面面观
乐陵农民画展走进澳门
西海岸新区在全市率先启用不动产登记人证对比
市质监局积极开展“情暖东美 爱在旅途”志愿服务活动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丹东 续写新传奇
北京汽车新一代绅宝X55在株下线投产
注意!近三天东莞持续大雨到暴雨 伴有雷暴和7级短时大风
全国政协港澳青年社团代表考察高新区
捡到2万元不动心 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涂容青荣登中国好人榜
(走进两河口)软硬兼施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