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67岁的伊川县平等乡马回营村村民刘渭芳就爱“多事”。从1987年当上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至今,他先后调解了1000多起民间纠纷,成为老百姓矛盾的“解铃人”。
刘渭芳(左)正在为村民调解纠纷
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67岁的伊川县平等乡马回营村村民刘渭芳就爱“多事”。从1987年当上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至今,他先后调解了1000多起民间纠纷,成为老百姓矛盾的“解铃人”。
“我家这几亩地明明是水浇地,咋硬是给评成旱地了?还讲不讲理……”
昨日一早,刘渭芳刚走进办公室,就有村民跟了进来,要求“评评理”,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讲政策、说道理,刘渭芳一边解释,一边安慰,不一会儿,这名村民就平和了许多。
“每天都会处理一两件这样的事。村里人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送走村民,刘渭芳终于有机会安安静静地坐下喝口水。
年轻时,刘渭芳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1987年,马回营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30多岁的刘渭芳被推举为会长。“我曾在建筑队打过工,当时大家盖新房常找我帮忙,因此当上了会长。”他说,因乐于助人,村里人分家、吵架也会找他来调解。1994年,他又被选为村里的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员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差事。刘渭芳说,调解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为了不让村民的矛盾“按下葫芦浮起瓢”,他总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来从中说和,“从感情上接近他们,从行动上感化他们”。
前些年,村民刘某和邻居因为一个6平方米的粪池闹得不可开交,刘某因将邻居打成轻伤被刑拘。双方打官司、上访长达6年之久,花费十几万元,案件经省、市、县三级法院反复审理,依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后来,法院决定委托刘渭芳主持调解。接到任务后,他一连十几天不停地到双方家里做工作,白天家里没人就晚上再去,有时一天要去好几趟。最终,他的苦口婆心与真诚感动了双方,两家人握手言和,长达6年的官司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
刘渭芳说,这么多年总结下来,村里涉及分家、赔偿、修路等矛盾最多,特别是村里新修道路时,为了保证进度,施工前他几乎要到道路两旁所有村民家里走一遭,征求大家的意见,防范矛盾发生。
在刘渭芳的手机中,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河南省征地补偿标准》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他说,调解不是“和稀泥”,更不能异想天开,法律法规是最根本的依据,“没事就翻出来看看,调解时也更有底气”。
刘渭芳说,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他面对的都是农村的琐事、烦事,但是这些小矛盾、小疙瘩解决不好就会转化成大矛盾,作为农村稳定的第一道“安全阀”,他感到很自豪。(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文/图)
教育短波
湖州市文创中心开园
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机关党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为认真落实“四个一批”工作精神 市财政局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我市成立全省首家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协会
伊川县平等乡马回营村村民刘渭芳:民间纠纷“解铃人”
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第14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通知
椒江启动全球智能马桶创业创新大赛
中科院: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 中国占据一半
津城西部“绿肺” 游侯台公园似到“苏杭”(图)
两会会客厅:政协委员热议民生热点 为发展建言献策
南阳市工商局将持续完善“一次办妥” 加强窗口建设 服务小微企业
市畜牧兽医局召开全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会议
【政协提案追踪】完善城市交通 保障市民出行
日照开发区抓牢村居促扫黑除恶出实效
北仑这个湿地公园美得不像话 关键还免费!
市财政局投资评审工作圆满收官
朝天区“外引内育”持续保障区内企业用工
文旦柚成为樟林村农户增收特色产业
劳动湖水生态恢复工程启动 将与嫩江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