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动味蕾|手工粽子,儿时的端午味儿


手工粽子(资料图片)
转眼又是端午节。在农家,大娘大婶多会坚持自己包粽子,也会根据喜好加入不同的口味。在城市,市场上会有很多市民包粽子卖,那些依然坚持着手工做粽子的生意人,让大家找回了儿时的端午味儿。
民间地道手工粽的做法:首先是摘粽叶。在农村,很多农户家的房前屋后都长有粽叶,山上野生的也到处有,很方便也很环保。采摘粽叶的时候要选择又长又宽又肥的粽叶,把一张张青翠欲滴的粽叶拿回家后,把粽叶的根部剪掉,然后还要将剪过的粽叶反复刷洗,最好先用盐水浸泡,再清洗干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清除杂质和泥沙,还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再就是挑选上好的糯米,先淘洗干净沥干。为了体现“传统地道手工粽子”特色,制作者除了采用新鲜的粽叶外,还给粽子绑上棕树嫩叶拉成的细丝,好品质加上好卖相,自然招人喜爱。
一般一个粽子要用两张粽叶,先将粽叶旋转成漏斗状,继续旋转让叶子头和尾重叠,此处注意一个技巧,最好固定叶尾,用右手转动叶头,这样枝干比较硬的一头就在里面,绑得更结实。装好糯米后,将叶子压下,用准备好的棕叶子把粽子绕圈扎紧,这样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没有特别的巧处,只是要保证整个过程卫生。根据粽叶的大小放入适量的馅料,馅料要填充均匀。用棕叶子缠粽叶的时候力度要适中,太松了,粽子里的米会在煮的过程中跑出来,影响粽子的口感。
粽子包好后,煮上近 1 个小时,等粽叶变色,用手指捏捏粽子,发现已经变软的时候就可以捞起来晾干,这就大功告成了。打开严严实实的粽子,粽叶里透着米香、肉香、枣香,香气四溢,这种美妙的味道,绝非机器批量制作的粽子可比。
手工粽子之所以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味道好。粽子制作大同小异,但是味道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真正保留了原始的工艺,再就是不使用任何的添加剂来增加粽子的香味。(本报记者 李青青)

百姓故事丨吴恒文:苗家大院点亮乡村旅游“灯”
审批局开展便民业务培训
南美侨领一行拜访市外事侨务局
7岁妹妹罹患白血病 9岁哥哥捐献造血干细胞芦山县清仁乡高文军一家盼好心人援手相助
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 “95后”渐成“公考”中坚力量
挑动味蕾|手工粽子,儿时的端午味儿
古冶区让食品安全意识深入校园
浏阳推进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注册人数突破3万人
右玉县召开干部大会
葛店开发区“电子警察”上岗
萧县:加快推进扶贫驿站建设 力促就业扶贫提质增效
雅安市雨城区投资促进局关于周公山旅游项目招商的公告
芙蓉区法院干警认真收看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会
辽源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2019年监督议题建议的公告
天台县地税局服务“小微”企业 由“店小二”转向“妈妈式”
关于推荐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参选团体和参选个人的公示
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东至下好“五字棋”助力乡村振兴
【两会】快讯:张冬云参加市人大政协会议分组审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