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 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余庆东 刘小东)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民对前沿品种、优秀品种需求大。在翔安新店镇溪尾社区,“90后”小伙陈振于专注于选种,通过不断地播种试验,找到了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作为新型职业农人,不少农民在他的引导下,都种上了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新品种。
通讯员刘小东摄
子承父业打造示范农场
绿油油的水稻出穗了,亭亭玉立的木瓜树结出了新果子,香香甜甜的西瓜也长大了……行走在陈振于的种植田里,满眼都是丰收前尽情生长的景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种子给力,就有更多优质的粮食走进千家万户,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1993年出生的陈振于,是个土生土长的翔安人。2015年,从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园林园艺专业毕业后,陈振于先是在岛内一家农家乐里上班,但干不到一个月,他便选择了返乡种田。
“我的父母做蔬菜种植已经十五六年了,有条件有经验,所以我选择回乡开家庭农场。”回乡后的陈振于,在父母帮助下,创办了厦门市翔安区浦展家庭农场。去年10月,他的农场还被厦门市农业局、厦门市财政局评为“市级示范场”。
对比试验选出优质种子
如今,陈振于的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苗推广和蔬菜种植。去年4月,他从翔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4个新的水稻品种,通过多次的对比种植试验,最后选出了一款米质更好、口感也更佳的水稻品种。
“这款水稻我种过。它的抗虫性和抗倒伏性比旧品种更强,亩产量提高了两三百斤。”陈振于说,他已经向不少农户推广了这款水稻品种,现在,这种水稻的种植面积有120亩左右。
就这样反复试验,陈振于试出了不少优良品种,比如结果更多也更适合家庭食用的小冬瓜、甜度更高的西瓜等,从育苗、催芽,到播种和管理,陈振于一直专心种田。种植过程中,他还将传统化肥改为商品有机肥,化学农药也改用生物农药。他说,这样种出来的蔬菜更高产,比如,经过两年的试验,甘蓝一季的亩产量能提高800斤到1000斤不等。
创建路上,党员干部当先锋
物价就业总体平稳 居民用气全额保障
金东旅游实现“开门红”
零距离感受“阳光司法”——南楼小学“倾听窗外的声音”社会实践活动小记
强行一天改为28小时,把一周拆成8天 拨乱生物钟 人体将呈无序状态
翔安"90"后新农人陈振于返乡种田 子承父业打造示范农场
三大运营商:进一步提速降费 严查新老用户不同权问题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专家组一行来海宁市核查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
"露明杯"宁波市围棋团体赛收枰 鄞州二队夺冠
成都中心城区今年以来 环保案件行政罚款637万元
下城:天水巷改造启动城市记忆的活化保护
武陵东升小学:多彩文化艺术节 君子魅力韵校园
奉贤区召开2018年区少儿基金监管工作专家组会议
2018年“培训师的培训”太原培训班开班
“两山”理念指引“乡村振兴”路径——德阳乡村振兴怎么干?“网红”县规划师来支招
河南光彩集团与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项目对接会太康举行
淄川区创业团队荣获第四届淄博市创业大赛一等奖
后患不断?福岛核电站含氚水测出其他放射性物质
安监部门五一期间拧紧企业“安全阀”
如皋市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