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成为脱贫“金钥匙”


  齐齐哈尔新闻网6月15日讯(王克俭 包志强) 俗话说,最大的贫困是“心贫”。能否摆脱贫困实现富裕,最关键要看有无脱贫致富的意识和决心。年初以来,拜泉县通过“按方配药”,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家乡的内生动力,自觉把“我要脱贫”作为内驱动力,主动提升脱贫的“造血功能”。
“农民夜校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农民送去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内容,通过农民夜校的学习,催生了农民内生动力,并激活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拜泉县委书记刘雁冬说。
在拜泉县186个行政村里创建的农民夜校,不仅有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群众讲党恩,还有人人争做宣传员,个个一心谋发展,促进了广大农民想致富、想脱贫的共同目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高。
记者在兴国乡兴展村村委会大院里看到,晚饭刚过,不少农民三三两两不约而同聚集于此,等着上课。“也不知道今天讲点啥,上次讲的病虫害防治,用处还真大,要不然多花了冤枉钱不说,还让庄稼第二年减产。”“农药这东西,原先咱不懂,现如今有了专家面对面指导,还真省了不少麻烦事。”“你原先说不来听课了,这回怎么又来了?是不是还是感觉上课有用。”一番对话引来了大家的欢笑之声。
如何让农民夜校真正实现内容新、形式活、效果实的目标,拜泉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洪亮告诉记者:“农民夜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讲解扶贫信息和党的好政策,最关键的是结合农时农事、法律法规、务工信息等多种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实践等方式开展教学,促使百姓能够听得懂、用得着、收得下。”
为让农民夜校对上农民的“胃口”,拜泉县在农民夜校课程设置上,采取了“课堂+现场”、“集中+流动”、“线下+线上”、“集中+分散”、“家中+屋外”等多种授课方式,并充分利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办 “网上夜校”、“掌上夜校”、“夜校微信群”、“大喇叭夜校”等,满足农民朋友不同的学习需求。
如今,拜泉县在186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民夜校全覆盖,累计开展培训700余人次,文化演出96场,受益群众上万人。该县还投资330万元,为287个合并村,1549个自然屯全部安装了大喇叭,总数达到了3098个,并依托县电视台转播信号,每天不定时播放扶贫信息、务工信息、病虫害防治等十余项内容,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认可。
拜泉县农民夜校的打造,助推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政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造血”功能不足的难题;农民夜校也成为推动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一把“金钥匙”;农民夜校犹如一盏致富明灯,照亮了拜泉县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

一批科教文化项目落户南京
下半年第一股冷空气正在影响泉州 雨止转晴天 晨曦沐秋凉
杭州人春节旅游爱去哪里玩?上海、广州受青睐
秦巴植物王国·植物嘉年华系列活动 神奇“花瓣”雨将空降十堰
太原试点“土地二级市场”从四个方面创新
农民夜校成为脱贫“金钥匙”
我市一季度省级特色小镇税收数据出炉
曹蓓:公婆的贴心“小棉袄”
富阳:新登镇196户搬迁户喜分新房
漳浦加快推进万绥路建设
钦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服务企业提质增效
榴城镇辖区多家单位、企业慰问新城社区贫困家庭
中秋国庆旅游产品价格普涨 出境游迎来预订高峰
开阳,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开阳有多美?答案是惊艳全世界!
从地头到课堂定海百名农民成新型职业农民
端午优惠食品摆进香城古街食在端午粽香情浓
守护光明 为爱筑梦
高坪一老人育有1儿2女 却因一套房引发纠纷
政和县渡头洋商贸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
云梦县邮政局帮扶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