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龙井村村民正在酒坊用古法酿造糯米酒。
“我们村的糯米酒是用祖辈传下来的土法酿酒工艺精心酿制而成。”日前,在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一间酒坊里,布依族小伙子罗世西正忙着帮一位预订了60瓶龙井糯米酒的客人打包。
罗世西工作和生活的龙井村是花溪区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村里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布依族文化传统,其中以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酿制米酒就是该村的特色之一。
“好酒离不开好水。我们龙井村的布依米酒之所以清冽独特,除了传统工艺以外,另一大功臣便是龙井这口井水。用它作为酿酒水源,并依传统古法酿造出来的米酒格外香甜。”罗世西说,龙井村几乎家家会酿酒,之所以选择留在家乡创业,不仅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儿子,更是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要是我们这一代人再不用心传承,好多民间技艺真的就失传了!”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在非遗传承中寻求创新,花溪区构建多元化保护传承管理体系,采取建立非遗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寻找、打造新非遗传承者、非遗文创互联网模式等措施,开展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其中,通过“布依山歌传人培养项目”等活动,挖掘、保护和发展布依民族音乐文化遗存,培养并带动了一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同时,编辑出版《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采取“幻影成像模式”宣传高坡苗族“射背牌”民族文化,利用《美丽乡村快乐行》、cctv-7《乡土》栏目、“全国看贵州”等平台开展非遗文化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来。此外,还利用“非遗文创互联网”模式,以文化产品为表现形式,引导文创产品市场化,让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目前,花溪区研发的文创产品已达20余种。
为进一步寻找和打造新非遗传承者、保护者和传播者,从2015年起,花溪区先后开展了花溪苗绣技艺、剪纸技艺等系列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和传统技艺大赛,增强青少年对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同时,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在青岩镇的省级文保单位慈云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开展以“花溪苗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等活动;在高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在青岩设立集展示、体验及购物为一体的青岩玫瑰糖作坊;在石板镇镇山村建立集图、文、声像、视频、ar等为一体的非遗数据库,实现“文化企业非遗传承人”项目的有效结合。截至目前,已采集非遗数字化文字2.5万余字,图片3000余张,视频200余g,共有非遗名录39项。
“本月初,为搭建更广阔的学习研究、交流展演平台,让居民群众更深入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花溪区非遗文化戏曲传承基地已正式挂牌。基地将围绕非遗传承开展黔剧、京剧、花灯等剧种的戏曲文化活动,并集中对花溪区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花溪区文化馆负责人说。
(记者 詹燕 文/图)
男子与工友起争执怀恨 伙同哥哥报复
兴福街道开启社区志愿服务新篇 房泽安热线一周岁了!
武汉一高校拍千人合影毕业照 场面壮观
西安工商异地办照服务激发在沪人才来陕创业热情
浏阳2018年8220人报名参加高考
花溪区:“多元化传承” 让非遗永葆活力
不计前嫌勇救落水少年宁陵村民屈光受称赞
包头市青少年发展中心获得“包头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纺织生产样板工厂!石首“纺织城”厂房加紧建设
聆听代表意见 加强代表工作
一卷云台话郑谷
双塔区多措并举“双创”工作成效显著
遂溪县黄略镇召开2018年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
2017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共享单车运维人日均行走4万步 让游客感受"南京文明"
海州街道双龙社区开展残疾人认证工作
随时爆燃!30℃高温下,十堰这名男子居然拖了一车这个
上周深圳共成交了600余套一手住宅 环比上涨51.71%
晴暖模式开启 气温逐步回升
济宁本周乍暖之后天还寒,冬装先别急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