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慈利5月16日讯(记者 吴星葙
黄莉莉)坼岩村是张家界市慈利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532人,全村耕地面积3870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由于地域环境对农作物的制约,还有大部分耕地找不到合适的作物耕种,逐渐荒废。然而从去年起,全村面貌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全村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仅剩22户,78人。是什么让坼岩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呢?近日,记者来到坼岩村一探究竟。
5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象市镇坼岩村绿神农林专业合作社,看到众多村民聚集这里,合作社负责人正在给他们免费发放猕猴桃苗木,随后带领他们来到基地,为他们讲解了猕猴桃后期生长技术培管知识。
合作社采用产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通过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苗木、肥料,对他们进行现场培训,让他们更好的发展产业种植然后统一进行回收,以及提供务工机会,流转贫困户土地,来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贫困户们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帮扶模式给他们带来的红利,也都是积极配合。
“国家搞精准扶贫,如果只给你钱,一下子就用没了,我现在参加合作社有固定财产了,每年都有那么多收入,那我们老百姓就真正富起来了。”村民鄢宗财 说到。
在坼岩村,像绿神农林专业合作社这样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的合作社还有很多家,但他们发展的产业种类却是五花八门,有猕猴桃、丑柑等优质水果,铁皮石斛、桔梗等中药材,还有烤烟。记者产生了疑问,精心发展一门产业,不是更能够将这份产业做优、做强吗?市国税局驻坼岩村第一书记王志胜给了我们答案。
市国税局驻坼岩村第一书记王志胜告诉记者,他们是2015年初进驻,当时村里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没有像样的产业,2016年,坼岩、双潮、走马合并为一个村,驻村帮扶工作上队实行依片产业扶持,逐步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地域面积相对其他村来说比较广,而原来的三个村环境有差异,因此它们适宜种植的作物也有所不同,要想把产业效益发挥到极致,就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分片,来寻找最适合这片土地种植的作物。2015年,市国税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该村,通过调研、试验,最后摸索出,原双潮村的环境适宜种植烤烟,原走马村适宜种植铁皮石斛、桔梗等中药材,原坼岩村适宜种植猕猴桃、丑柑等优质水果。摸清这一情况后,工作队和村里便开始鼓励支持村民成立多家专业合作社,根据不同环境来发展不同产业,流转耕地以及荒山2000余亩,种植烤烟1000亩,新建猕猴桃基地300亩,丑柑150亩,中药材3000亩,投12万元种植铁皮石斛1.5亩。2017年因土地流转帮助31户,125人脱贫,2018年村内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8万元以上。
“以前我们在家里种玉米,每年虽然得个两三千斤玉米,但是肥料成本非常高。现在土地流转给他们种烤烟,我们可以在里面做事,他承包地每亩给我们200块钱,我们每天在这里做事一天100块钱,待遇非常好。我老婆在家里喂牲口,带小孩,我在这里做事,比在外面打工的效益最起码是三倍以上。”村民陈化民说。
曾经的坼岩村,村民想致富,没有门路,青年劳动力只能丢下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外出务工,如今的坼岩村,到处可见青年壮力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的身影;曾经的坼岩村,除了玉米地,就是荒山,玉米丰收了,销路又成了大家新的难题,如今的坼岩村,产业种类丰富,且优质高效,产出的作物直接卖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来为他们解决销路问题,流转土地,和在合作社务工都可以为他们带来额外的收入。原来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坼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小金库!
市国税局驻坼岩村第一书记王志胜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合作社+产业+结对户+农户,实现人平年均收入达到355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五万元以上。按照市委、县委的脱贫攻坚的总体布局,完成驻村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实现人脱贫、村出列的目标。”
辰溪县人民医院召开了健康扶贫工作动员大会
新化县移民局扎实推进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工作
实名预约参观清华北大不再排长队
金融改革咋搞 房贷咋管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回应金融热点问题
3D立体斑马线首次亮相海口街头
【乡村振兴看慈利】“量身定制”多元化产业帮扶举措 让坼岩村荒山变金库
市人防办积极贯彻全省人防系统“月交班”会议精神
七夕节,快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参加民俗活动
奔跑前海人 弘扬圳能量
暖风坏了 车主找来纸壳挡水箱 车着了火 幸遇热心司机帮灭火
深圳6个行政区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验收
宋都农商银行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100万方土石袭来,80村民无一伤亡!游仙区太平镇这群人功不可没
赵军明带队检查节前安全生产
濠江区领导召开茂洲片区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PPP项目协调会
表彰典型示范社 带领群众奔小康
我市8月全社会用电量提速进位
清远这条“烂路”让市民忍无可忍,住建局出马整改
邢国辉调研检查轨道交通建设
随州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