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救助站借“人脸识别”寻亲

  ■ 见习记者 倪妮
本报讯 借助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滞留在嵊州市救助管理站的3名流浪者被确认了身份信息,日前分别被护送回新昌、上虞和温岭,与亲人团聚。
其中一位流浪者,姓董,因为是聋哑人,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懂手语,在救助站一待就是6年。嵊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用了很多方式帮助他寻找亲人,但是难度太大,一直没有找到。今年初,他们获悉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启用,立即联系相关职能部门。采集滞留人员的正脸、侧脸图像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全国进行比对,利用大数据生成人员疑似户籍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问询甄别等方式,与疑似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街道、乡政府、村委会、救助管理站等机构一一联系核查。第一批6位滞留人员中,有3人的身份信息比对成功,3人信息不符。董某正是比对成功者之一,来自新昌。当董某的哥哥得知消息,激动之情难以抑制。
嵊州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部分受助人员因自身的智力、精神等原因,不能明确表达个人基本信息,从而无法回到亲人身边。目前,该站还滞留着15名流浪人员。此前,嵊州市救助管理站尝试运用过实地寻踪、物品寻迹、资料查找、公安协查、站际合作、媒体关注、头条推送、dna比对等各种甄别方法寻亲,但都没有成功,“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为这部分特殊群体寻亲提供了新的可能。

一年一度的高考要来了 考生家长警惕三类骗局
洞口县举行“春风行动”首场招聘会600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
快讯:汪一光、杜延安参加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火箭蛋”跌成了“倒霉蛋”小鸡蛋贱过大馒头
南靖高新园:兴恒机械依托科技进步,致力于研发制造机械
嵊州市救助站借“人脸识别”寻亲
225.6亿投资项目落户武隆 “筑巢引凤”推动高质量发展
滦县召开组织、统战、老干部工作会议
石湾宝峰塔重建落成昨晚亮灯,“塔峰夕照”盛景重现
市民注意了!台风期间,深圳各大市属公园闭园
富而兴教 桃李满园 ——记蠡县朱佐村党支部书记孙占良
丹凤县全面启动第五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减证便民!12种证明可去村(社区)开
市财政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保征地搬迁“攻坚大会战”资金及时投放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
洪江市:拒不执行法院判决 “老赖”夫妻双双获刑
【我为扶贫献一计】“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西宁让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 城市污水净化后源源不断为湿地补水
高新区领导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调研
我市再次跻身“中国最安全城市”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