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大数据助力城市管理水平精细化


  “贵阳百姓拍”平台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
城市的整洁面貌,离不开“城市美容师”的辛苦工作。
市民利用“贵阳百姓拍”app举报占道停车行为。
工作人员在西二环更换下水道井盖。
市城管局微信公众号
  市城管局
  ■引言
  利用大数据创新成果建设服务型机关,是大数据时代推进城市更新管理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大势所趋。
  今年2月,贵阳市城管局秉持该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有关要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城市管理工作,启动“贵阳百姓拍”app工作,在创新和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的同时,促进我市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百姓“随手拍”
  点滴行动提升城市市容
  市民薛女士家住在甘荫塘附近。她是一位全职妈妈,在每天带孩子散步的同时,顺便就用手机“随手拍”,对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举报。
  “‘贵阳百姓拍’为我们开启了反映脏乱差问题的直接渠道。在我常去的南明区解放路、浣纱路、贵惠路一带,市容环境改变很大。”薛女士说,将照片传到“百姓拍”平台后,她和孩子会继续散步,等重新回到拍照地点时,举报的问题已经解决。如今,薛女士用“百姓拍”app不过才两个多月时间,想要在这些路段“找茬”,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
  “整个4月,南明区接到的‘百姓拍’案件数是21498件,处置率达到93.23%。”南明区“贵阳百姓拍”app指挥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贵阳市各区、县(市)案件处置率排名中,南明区处于中间位置。3月开始试运行那周,处置率仅有65.4%;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3月全月的处置率提升为80%。“处置率数值的攀升,离不开城管队员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辅助。”
  采访中,这位负责人表示:“在‘贵阳百姓拍’试运行前,区里就迅速搭建了区级‘贵阳百姓拍’app指挥平台,以及28个乡(社区)、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平台,形成24小时值班制度,对市级派案进行全天候全时段处理。”运行两周后,通过后台对公众上报的集中问题、问题多发路段以及数据时间峰值的分析,发现群众关注度最高的是市容秩序类的问题,比如违规张贴悬挂广告、落地占道广告牌匾、门面延伸占道以及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
  为此,南明区城管局合理调配人手,在高峰时段、高发问题区域加派人手。同时,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比如,对于沙冲路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积极展开整治工作,每日主动巡查,减少案件发生率,提高案件处置率;针对广告类案件多的情况,组织区执法大队、乡(社区)等相关部门开展广告整治专项行动,仅3月就拆除清理各类违法、违规广告,宣传布幅,残标等1700余块(条)。
  “通过分析数据,案件处置率提高了。数据分析还能‘告诉’我们新的问题,比如部分高空广告牌、‘门前三包’等问题有反复;群众反映的有些问题处于两区甚至三区的交界区域,管辖职责划分未完全理清。”鉴于此,南明区城管局又展开新一轮工作,联手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施集中整治。
  “贵阳百姓拍”app试运行以来,针对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市城管局领导班子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现场督办,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我们希望用好‘贵阳百姓拍’这个软件,既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也为提升贵阳市容市貌助力,让市民更爱我们的城市,生活和工作更方便、更舒适、更有获得感。”市城市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贵阳百姓拍”app,是创新“大数据城市管理”的手段,全市运行至今,直接参与互动人数过万人,每周有4天以上举报记录的活跃人群近千人,“全民网格员”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群众的勤劳之手共同发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初见成效。
  研发监控平台
  有效拦截渣运车抛洒渣土
  3月12日10时左右,贵阳市渣土监控指挥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发现,北二环火焰山处有不符合规定的渣土车辆违规进入倾倒渣土,造成沿线道路渣土污染。
  接到通知,渣土中队工作人员即刻到现场进行查处、现场锁扣,对车辆处以10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同时,对车辆源头中铁八局工地下达停止运输渣土通知书,要求立即对被污染的道路进行清洗保洁,并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全部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准运输。
  拦截不合规的渣运车,是保持城市市容洁净的一项重要工作。贵阳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城管、交委、生态、住建、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贵阳市渣土运输车辆行业专用功能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绿色渣运”车辆各项规范标准,要求全市渣土运输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升级整改,达到密闭运输、环保运输、智能运输的要求。
  “自从去年渣土监控指挥平台运行以来,我们通过大数据对渣土运输车进行治理,有效减少了渣土污染事件的发生。”贵阳市渣土管理所工作人员李斌介绍,去年完成市、区两级渣土监控平台建设工作后,市、区两级平台数据资源实现共享,通过渣土平台实现了对区级渣土部门的统一指挥调度、派件办理。
  据统计,今年1至4月,市渣土管理所通过市、区两级监控平台,处理市民举报等各类渣土案件370余起,案件处置完成率95%;对全市重点道路、工地及消纳场实施远程监控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70家在建工地和5家合法消纳场的视频安装工作,渣土运输工地监控安装率达85%;对工地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及出场保洁情况实施24小时远程监管。同时,在凝冻天气、防汛期间及空气质量污染等特殊情况下,对渣土车辆运输源头进行远程管控。
  此外,今年1至4月,市渣土管理所通过监控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运输渣土事件110起,包括车轮车身出场未清洗、未覆盖、超高超载、非法消纳渣土等状况,派遣渣土管理人员现场整改工地100余次。同时,与交管部门建立信息化联合执法查处机制,将驶入城区未办理通行证的渣土车辆纳入监控违章抓拍范围。
  渣土监控指挥平台还对工地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及出场保洁情况实施24小时远程监管,借此推进“绿色渣运”工作。
  打造数据档案 阻断违法建筑“生长线”
  从高空拍摄建筑物最新影像数据,再与历史数据对比,贵阳市新增哪些违法建筑一目了然。去年开始,贵阳数据采集及违法建筑监测管理软件系统开始运行。
  “这套系统的建立,相当于为贵阳市的建筑物打造了一个数据档案,通过卫星图片、航拍图片的定期对比,现场核查和资料建档等方式,让违法建筑‘无处藏身’。”打击违法建筑及其行为是贵阳市城管局执法处处长龚涛的日常工作之一,自从贵阳数据采集及违法建筑监测管理系统运行后,他感到工作比以前更为高效。
  龚涛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基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检测城市违章建筑,集成rs、gis、gps技术辅助进行城市建筑物中的监督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建筑物进行实地调查,提取建筑物外轮廓线,并根据数字航空摄影航拍或卫星图片测绘制作的正射影像图,对每栋建筑物进行编号。同时,通过实地调查,核实已建成建筑物的概略面积、楼层数、附加楼层数、户籍信息、建筑结构属性、是否存在违建等,并从多个角度拍摄每个单独建筑的外观进行存档。
  随后,城管部门通过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检测城市违章建筑项目,及时获取更丰富的辅助决策信息,使城管监督检查工作由被动查处转变为主动出击,为将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提供技术保障。
  该系统通过遥感影像纠正及地理配准、测绘数字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图制作、建筑物实地调查等环节,调查涵盖贵阳市核心建成区1230平方千米范围内,包括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白云区、高新区、乌当区、花溪区以及清镇市等。
  “去年7月份,我们就利用该系统对贵阳市轨道三号线建设沿线红线范围违法建筑进行比对,仅用三天即完成初步比对。”龚涛说,经过分析比对,发现疑似违法建筑88栋。10月,为了检测系统运行有效性,对已完成规划管理控制区123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进行首次全面比对,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运用大数据监测、分析、比对方法,对违法建筑实施信息化动态管控、考核,最终实现到2020年违法建筑‘零增长’的工作目标。”龚涛说,在实际工作中,城管部门对各区(市、县)违法建筑的存量、增长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将最新数据比照上一次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此期间的违法建筑增长情况数据。”
  此外,市城管局还就拆除工作目标任务、年度控违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群众投诉与媒体曝光违法违章建筑查处情况等实施管控和考核。
  搭建监管系统 环境卫生问题实时知晓
  餐厨垃圾从哪来、流向哪?今天的洒水降尘、路面清扫工作完成得怎么样?这些都将在今年纳入智慧城管体系的建设中。
  下半年,市城管局将推进大数据与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违法建筑监管等工作深度融合,围绕智慧城管体系建设目标,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事(部)件实施信息化指挥、精良化定责、精准化操作。依托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等大数据运行监管子系统建设,优化和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打造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统。
  “今年将启动智慧环卫管理大数据监管系统建设。”贵阳市城市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张行宇介绍,该系统建设针对城市环境卫生部门日常工作和业务特点,对业务的相关数据实现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使城市环境卫生各项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系统主要包含垃圾清运、清扫保洁、餐厨垃圾清运、业务巡检等子系统——
  垃圾清运管理子系统主要针对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水雨雪等的清运、运输过程及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智能化全程跟踪监管,同时收集相应的垃圾处置信息数据。
  清扫保洁管理子系统主要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社区、路面、公共设施、绿化带、水域、桥梁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内,清扫清洁全过程和结果的督察督办管理。如洒水降尘管理、路面清扫管理等。
  餐厨垃圾清运监管子系统实现对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产生量、清运量、处理量的实时在线监管,同时对收运过程进行监管,包括是否按时收运、是否按照收运路线工作、收运过程是否规范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收运过程中的规范化作业情况、避免二次污染,并且为财政主管部门提供费用结算依据。
  业务巡检管理子系统用于业务监察部门对环卫作业质量进行监察考核,对不合格情况下发整改通知等相应业务处理。
  明年,我市将启动智慧市政大数据监管系统建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路、灯、桥、井盖、户外广告、综合管网等市政公共设施信息库,并紧密结合市政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建立路、灯、桥梁、综合管网、户外广告等动态监测系统。系统将定期发布路、灯、桥梁、综合管网、户外广告的基本信息情况,实现对市政信息精细化、空间化、可视化管理。
  稿件由记者汤利采写 图片由石照昌 郭然/摄

“好闺女”助力贫困户脱贫
未来几天我市降水频密 市民需注意海岛旅游安全
市青少年宫开展第十六届“特殊生免费培训”活动
央视画虎村专题报道在民权引发热议
市规委会召开第63次会议 王立彤主持,研究审议《邯郸市第五期总体规划纲要》等议题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大数据助力城市管理水平精细化
西乡塘区举行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论坛
湛江农垦“红土金菠”供品尝购买
宝安区松岗街道主动作为提升服务质量
以大督查自查迎检工作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亚湾区连续三年“万众评公务”全市第一(图)
机器人导医“上岗”
市工商联搭建平台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国考12月9日至10日举行,省人事考试院提醒一定要看
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黄山市空气质量日报及预报(2017年10月27日)
全国工商联第五小组来花山区调研
晋城义工到中原街小学讲“五防”
郑万高铁平阳坝特大桥浇筑桥墩
中国(清远)第二届自媒体网络文化节启动